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开创中美人权对话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0-05-06 11:25:10  


 
           政策遭到失败

  上述“脱?”政策并不意味着美国政策的根本转变。克林顿政府把安全、经济和推广美国价值观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个支柱,美国决策者也总是说,要把美国的外交政策建筑在美国的价值观之上,人权问题依然是两国之间的一个争议。虽然在1996年以后,克林顿政府为稳定两国关系做了许多努力,对此应予充分肯定,但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却没有多大变化。甚至在1997年、1998年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时(那次互访总的说来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人权问题仍然是一个辩论的话题。

  在国际场合,两国也进行了反覆的较量。1990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一起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46届会议上提出了谴责中国人权状况的议案,但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而没有成功。从此以后,美国政府曾经十一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议案,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每次都遭到失败。到1998年,欧洲国家已经决定不再支持美国,1999年美国只找到波兰一个共同提案国,可以说美国的做法遭到孤立。但直到2005年美国代表团才正式宣布,以后不再重复这种做法。显然在国际场合对中国施压的政策已经难以为继了。

  此外,美国政府还在每年的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一个破坏性因素。

           双方相互尊重

  美国在对中国施压的同时,也与中国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从1990年到2002年共进行了十三次。2008年5月,第十四次人权对话在北京举行。由于本世纪以来两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大大拓展,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调子也有所变化。在第十四次对话中,美国负责人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雷默,肯定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进步,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在抗击汶川地震灾害中的表现。

  奥巴马总统上任一年半来,总统本人和政府高官一再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在人权问题上也展现了新的姿态。第一、明确表示两国的共同利益比分歧更重要;第二、与中方就分歧进行对话;第三、不让分歧妨碍了合作。2009年2月希拉里国务卿访问北京时表示,奥巴马政府重视人权问题,但同时“清楚表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是比“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更优先的问题”,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妨碍两国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显然,现在两国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大不相同:在当时美国政只和学只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中美关系中处于凌驾地位的问题,而现在,它只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而且只占了整个关系的很小比例。

  现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曾经是在美国国会中对中国人权状况最激烈的抨击者。2009年5月下旬她来中国访问,无论从代表团的构成(温和派人物),或是行前对媒体的低调处理,都能感觉到她在刻意营造良好的气氛。她与中方讨论了发展绿色能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强调两国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在美国大使馆为她访华举行的招待会上(笔者应邀在场),她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阐述了奥巴马政府在能源和气候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她与中国发改委进行磋商的情况。最后她说,这是与人权问题相关的。她说的显然没有错,但却表明,她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变得比较现实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度意识形态化了。

  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成功访问中国,双方达成了《联合声明》,其中说:“双方都认识到,中国与美国在人权领域存在分歧。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有关分歧”。希望即将举行的人权对话成为落实这一规定的范例,开创两国在人权领域对话的新局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