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马主席大陆政策 利弊前后左右看

http://www.CRNTT.com   2009-12-12 00:38:50  


 
  赵春山:两岸展开政治协商是有可能的
  症结在于什么时候谈

  刚刚各位提出很多观念,基本上我都同意,我只作两点补充:如果我们就问答题来讲,两岸政治协商可不可能?我认为是可能的。为什么可能?因为它建立在两个概念上面:第一个就是政治协商或者政治谈判,是不是可预的?这点是肯定的。两岸的领导人也都有展开政治协商跟谈判的意向。

  同时,是不是可预,还要建立在双方是不是认为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是个双赢的结果:如果只对任何单方面有利,而对另一方面有失、是个零和游戏的话,就不可能满足可预这个要求,一定是两方面都认为进行政治协商谈判,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才是可预的。就这点来讲,我认为是没问题的。

  那么是不是可行?如果不可行的,那也就不可能。我想这方面也应该没有问题。为什么?过去的经验显示,刚刚各位都提到,尽管是先经济后政治,但双方面都瞭解,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都会碰触到政治议题。

  除此之外,双方面也都瞭解,必须进行这方面议题的讨论,而且从低层次的来谈。至于军事互信机制,胡总书记也提到,所谓两岸从军事学术交流,或从很多方面的研究显示,从军事方面的术语研究,或者从退休将领之间的交流,可以从低层次开始。虽然高层的交流,诸如演习的事前通知、建立机制等,还有段距离,但是双方都瞭解,从低层次开始,是可行的。

  既然它是可预的,也是可行的,当然就有它的可能性。那么症结在哪里呢?刚才包副校长讲的,什么时候谈?这个时机,有人说大陆方面表现比较急,有的也说大陆不那么急,谁急谁不急,其实重点都在什么时候谈,对双方都认为有利的。如果现在谈,一方认为对你有利,对我不利,则谈不起来。

  所以,时机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急不得,双方面在时机上要有共识:第一点,要谈的议题是不是准备好了?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是时机还不到。第二,更重要的是,刚才提到的,我们是不是有互信?如果我们认为谈就是尔虞我诈;谈,就是你骗我,我骗你,这就谈不起来。所以,互信非常重要。

  谈到互信,又涉及到两个问题:这个互信不只是两岸互信,对台湾来讲,台湾内部的互信、朝野的互信也很重要。如果在野的认为,一谈就是卖台,作为执政者,就会有所顾虑。所以,在这个状况下,我们发现,两岸之所以迟迟未能进入政治协商,主要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我个人的看法是,可能要有相当程度的互信,才能进入这个过程;否则,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互信就进入这个过程,一旦谈判出现问题,不但没有办法增加互信,连过去辛苦累积的一点互信,也会消耗掉。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有充分的准备,又有相当的互信,才进入这个过程。当然各位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接下来的问题是,影响马政府未来大陆政策走向的内外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看待民进党的牵制或制衡对马政府大陆政策的影响。

  包宗和:影响马政府未来大陆政策的内外因素

  我认为,影响马政府未来大陆政策的内部因素,第一个就是民意,作为民选的“总统”,一定要看民意的走向;第二个是民进党,民进党是主要的反对党,它的态度等等,也是影响马政府大陆政策的内在因素;第三个是国民党本身运作得是否顺畅,即党内是不是有共识,包括府院之间、党政之间,是不是有共识,尤其跟“立法院”的互动,非常重要;第四个因素,我觉得就是对“总统”将来可能会发挥相当程度影响的智库,包括国民党智库和非属国民党的智库。

  八八水灾也是内部因素,它影响到马英九的声望及民意变化,所以后续的重建工作很重要。如果马英九的声望高或民意支持度高,他的大陆政策也比较容易得到民意的支持;如果马英九的声望低,则是马政府大陆政策的重大变数。

  影响马政府大陆政策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大陆方面的态度和对台政策;第二是美国因素,美国是影响两岸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国家,美国的态度、政策,对两岸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次要因素。

  张五岳:马政府大陆政策的隐忧与挑战

  我觉得,影响马政府未来大陆政策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台湾民意的支持度;二是台湾朝野的互动,而朝野互动又取决于民意支持度。在台湾这样一个非常重视民众意愿、而且是一个定期选举的社会,多数民众的看法和感受应该是政府施政最重要的考量。外部因素部分,包括两岸政经关系的互动、政治上的和平跟经贸上的发展如何取得比较好的平衡。

  过去一年多来,在马政府的各项政策议题中,民众对马政府的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的支持度是最高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马“总统”在推动这样一个两岸关系跟大陆政策的议题,虽然获得超过五成以上民众的支持,但仍有三个小小的隐忧,有待进一步思考跟克服:

  隐忧之一:过去一年多,马政府方面为了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氛围,政治上采取搁置争议、互不否认的做法。因此,在两岸的互动上,凡是涉及到国旗、国号、国歌这些涉及比较属于“主权”意涵的,台湾都不会过度的高举,以免制造或引发争议。但是,这会让一部分民众认为,台湾在两岸互动当中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台湾对“国家主权”尊严的坚持。这是在野党派批评最力的。

  隐忧之二:过去一年多来推动比较多的,都是经贸议题──签了九项协议,外加一项共识,但经贸的议题,既不是特效药,也不是万灵丹,而台湾民众又不耐久候,因此,如何让多数的台湾民众可以实质的感受到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开展的好处,或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让民众对未来有信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换言之,两岸经贸发展虽然对总体经济成长有好处,但如何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率,可能比GDP的成长更加重要。

  隐忧之三:过去一年多,对大陆比较在意的,或属于比较刺激性、具有挑衅性的一些字语跟做法,台湾方面都采取比较务实的做法,以利于维持两岸关系总体和平发展的氛围。比如,对于台湾民众感到自豪的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马政府都没有特别的加以突显。但是,如果马政府在追求总体利益、或追求两岸和谐发展过程中,无形当中让民众感受到要牺牲台湾长期以来所努力奋斗的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的坚持,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如果以上三个因素迟迟无法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必定会对马政府未来的大陆政策构成压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