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石油金融化风险 要从战略高度防范

http://www.CRNTT.com   2009-06-22 11:55:57  


石油金融化风险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防范
  中评社北京6月22日讯/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今天在《中国证券报》登出文章“从战略高度防范石油金融化风险”。作者表示:“在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大背景下,石油价格却在2008年12月22日跌至33.87美元/桶之后,到今年6月12日突破72美元/桶,创下2008年10月下旬以来最高价。而在今年整个5月份涨幅近30%,创下10年来最大的单月涨幅纪录。这其中,石油金融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油价的大起大落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这需要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幷防范。”文章内容如下: 

            石油金融化趋势愈发明显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 

  在迪拜商业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新的原油期货合约正在上市;老牌的英国伦敦洲际交易所、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正在把更多的场内和场外交易纳入自己的交易平台。与此同时,俄罗斯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伊朗石油交易所等一批新的石油交易所也相继开业。目前,全球三大代表性市场分别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布兰特原油(Brent Crude)及迪拜原油(Dubai Crude),但这三大市场仿佛三位一体,早已成为欧美对冲基金的私有战场,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乃最主要的石油投机大户,荷兰银行、美林、德意志银行亦是远期原油的主要玩家。 

  石油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顺应了正在全球轰轰烈烈上演的石油期货热,也体现了期货市场巨额资金对石油的追捧。据估计,近几年流入全球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的资金高达上万亿美元。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交易商通过吸纳或抛售石油期货合同,从中赚取差价。据统计,近几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使得石油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而金融市场的追捧,在使石油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将石油的定价权逐步让渡给了投资基金,而不再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不再受供求关系的束缚。 

             石油金融化助推油价涨跌 

  从一个视角看,石油金融化可以极大地完善石油市场,促使市场主体更多元化。石油期货市场不以实物作为石油贸易的前提条件,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市场信息更充分,投资基金的敏感性加速了市场信息的传播;市场流动更快捷,金融期货市场采用电子交易和结算系统,市场运作效率明显提高;市场主体增加促使成交率更高,成交速度更快;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更强大。由于市场交易者通过共同平台能够迅速找到可接受的价格,避免了交易价格的盲目性,期货交易所体现出来的价格曲线反映了长期石油价格的走势,市场“风险规避”功能进一步凸显。 

  但是,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就会发现,石油金融化又能够助推油价涨跌。目前的油价飙升,固然有经济复苏以及各国扩大战略储备对石油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石油金融化推波助澜的结果。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期间,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基金数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9000多家,估计投资金额达到10000亿美元左右。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投机性对冲基金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活动日益显着,到2007年12月,投机性对冲基金占纽约商品交易所超过70%的原油和汽油交易量。2004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投机基金大量购买石油期货也助推了2004年和2008年上半年油价的高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