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民粹主义的演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0:03:18  


民粹主义在台湾或可称为一种“大声公众”的政治
  中评社香港10月7日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红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大声公众”的政治——台湾民粹主义的辨识、演化及其显性后果》,作者认为:台湾民粹主义的辨识涉及现象与概念问题,既要放到台湾政治发展的进程中进行历史性考察,也应还原到台湾社会与政治的内在冲突中进行结构性考察,因此历史社会学的分析路径至关重要。在台湾,民粹主义或可称为一种“大声公众”的政治,它的进阶之路经历了准备、合作、争夺与更替等四个重要阶段,展现了民粹主义深嵌台湾政治生活的全过程。而在经历了近40年民粹主义政治的侵扰后,台湾社会正面临一系列破坏性后果,如民主政治出现异化、政党格局面临解构、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增加等。文章内容如下:

  民粹主义是台湾地区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面向,是观察纷乱躁动的台湾政局的独特窗口。自解严以来,台湾社会因选举与党争而高度政治化,因蓝绿分野而严重割裂,尤其是出现了一种对社会公共议题高度关注并无法停止大声争辩的“大声公众”〔1〕。在台湾,所谓“大声公众”既是自由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政治精英谋划、操弄的结果;它既是广场、街头与大众传媒上争先发言的具体民众,也是一种关于公共生活的政治隐喻,意味着众声喧哗的民粹主义政治的出现。民粹主义在台湾有着巨大的政治能量,不仅在野党为争取政治资源与政治机会而利用“大声公众”制造“噪音政治”,而且执政者为确保合法性和击败对手,也常常依赖民粹主义的政治策略。要认识台湾民粹主义及其与政治实践的复杂关系,有必要从一些重要而基本的问题开始。

  一,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与辨识

  一直以来,西方学界对民粹主义问题进行过非常广泛的研究,虽然仍然缺乏足够的共识,但是依托多年研究所建构的认知规范和知识体系,西方学者不仅解析了西方内部的民粹主义现象,也对非西方国家与地区是否存在民粹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裁定。一部分学者(如保罗·塔格特等)专注于西方内部的政治分析,认为民粹主义现象只存在于民主成熟的西方国家,非西方世界缺乏相似的历史经验、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而不存在民粹主义。而另一些学者则将民粹主义也用于理解拉美、亚洲甚至非洲的社会政治现象,如以塞亚·伯林认为民粹主义发生于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现代化过程的不同社会之中,是指具有不同观点的人设法以大多数人的名义说话。〔2〕爱德华·希尔斯力图以民粹主义为工具推进一种明确的比较研究,认为民粹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出现了全球化的知识团体。〔3〕卡斯·穆德则认为在民粹主义的三个主要地区(北美、欧洲和拉美)之外,其他地区也可能出现民粹主义现象,“在发展中的民主政体中,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民粹主义正在成长,虽然民粹主义者在东南亚的事业相对短暂和不成功”。〔4〕这些学者认为民粹主义现象无所不在,是一种普遍性的政治经验,任何形式的政治体系都可能出现民粹政治的情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