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台湾社会与民意 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17-05-07 00:19:20  


 
  台湾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

  台湾的价值除了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社会价值,还包括台湾特有的统独这样的国家认同问题。长期以来,在国家认同这个问题上,台湾社会高度分裂,分别有两部分民众主张统和独两种价值。国民党和民进党分别代表这两种价值,主张统和主张独的民众分别构成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社会基础。这一结构相对稳定。对于这一部分选民,国家认同的价值可以超越利益。在2004年选举中,即使陈水扁执政期间经济一团糟,民进党的支持者仍毫不动摇地支持他,“肚子扁扁,也投阿扁”。由于有大约半数以上选民的国家认同价值超越社会价值,使得台湾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社会的现象。即在国家认同观上支持国民党的选民在社会价值上似乎不应支持国民党,但由于国家认同重于社会价值,他们选择支持国民党。

  社会价值则由国民党和民进党共享,两党都声称代表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但由于国民党有着长期威权执政的经历,在社会价值的代表上是被动的,处于守势。民进党则占据道德优势,处于主动和攻势。

  在2016年选举中,国民党则试图发挥其在处理两岸关系的优势,主攻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弱点。而民进党采取的策略是避开这个问题,主攻社会价值,把国民党塑造成一个图利资本家和权贵、不顾中下层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利益的政党。结果表明,民进党的这一策略成功了。国民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优势无法表现出来,在社会价值上被民进党攻得灰头土脸,毫无招架之力。而民进党不仅避开了国家认同问题,更是成功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正义的化身,最大化其在社会价值的优势。

  台湾今天的经济问题是全球化的结果。全球化对台湾经济影响的最直接表现是受全球产业链决定,台湾制造业迁往大陆而使台湾出现所谓产业空洞化现象。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两岸经济关系,全球化就是与大陆经济关系的密切化。由于产业迁移到大陆,中下层选民和年轻人认为自己如果不是两岸经济关系紧密的受害者,至少也没有从中获益。因此,反大陆就是台湾版的反全球化。主张与大陆建立密切经济关系的国民党就是全球化的代表。因此把台湾的经济问题归罪到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是民进党的一贯策略。这一逻辑与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中反全球化的现象如出一辙。而民进党就是能够代表和维护年轻人和中下层选民的政党。这一选举策略抓住了选民的心理,结果奏效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