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如何为维护一中框架开拓更大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7-03-15 00:11:48  


 
  第二,台湾地区现行“宪法”“增修条文”对修改这部“宪法”的程式规定了超高的制度门槛,这为我们藉助这部“宪法”的“一中性”因素框限台湾地区各政党对待“一个中国”框架的立场提供了“安全阀”。根据台湾地区现行“宪法”之规定,要发动“修宪”,需四分之一“立委”提议,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及出席“立委”四分之三通过,并在公告半年后经“公投”通过方可完成。这一条款对“修宪”门槛近乎严苛的规定,充分体现出台湾地区各方政治力量和广大台湾民众对修改“宪法”的审慎态度。在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下,岛内大多数民众均对这部“宪法”中涉及统“独”议题的条文之修改与解释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敏感性。这无疑为这部“宪法”中“一个中国”条款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尽管台湾地区各党派可能依据不同的政治形势,发表有所区别的两岸政策主张,但只要台湾地区现行“宪法”文本未作修改,这些主张在台湾地区都不具备法理效力,都不能被认为是台湾当局的官方主张。②可以说,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稳定性,远高于台湾当局与岛内各政党两岸政策的稳定性,因而藉助这一资源,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保障“一个中国”框架法理基础的稳定性。

  第三,目前,台湾地区现行“宪法”已成为岛内的“最大公约数”,是否遵守“中华民国宪法”,是否能够在这部“宪法”确定的框架内活动,成为检验一个政党及其政策主张能否获得台湾民众支持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在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岛内政治力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国民党和民进党分别立于台湾地区政治光谱的两端,因而岛内的政党政治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对立形态。然而,随着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完成,在选举政治“选票极大化策略”③的影响下,各政党的主要政策主张开始向“中间地带”靠拢,体现出“趋中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台湾地区“根本法”的“中华民国宪法”,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政治格局中的“最大公约数”。民进党方面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主动提出回归“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并以维护这一体制为其执政的目标之一。因此,藉助台湾地区现行“宪法”这一资源,强调其所蕴含的“一个中国”因素,能够有效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使其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自缚手脚”,自我限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