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http://www.CRNTT.com   2016-07-17 07:47:23  


 
  至今,全球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由中等收入经济体演变成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并不多。如果中国不能构建相对健全的人口结构,即使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还可能出现跨越之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应抓紧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鼓励生育并举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短期看,是由当前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发展遇到出口导向难以持续、资源环境难以为继、人口红利衰减、投资消费失衡、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存在泡沫、地方债务过大、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困难所致。而根本原因是人口结构严重失调,由于人口红利衰减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这还只是人口危机爆发前的冰山一角,真正的考验是在2020年之后。特别是2030年后,由于后备劳动力急剧大幅减少,中国将遇到极其严重的人口危机。

  过去20多年,日本经济出现了长期低迷,根本原因是日本人口陷入了低生育陷阱,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内需不振、创新能力减弱及财政供给压力大。而美国之所以能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人口结构健康。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已呈现低生育、老龄化及少子化加快特征,如果不立即修复扭曲的人口结构,就可能步日本后尘。

  人口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要摆脱当前及今后发展困境就必须标本兼治,必须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完善人口战略政策并举,缺一不可。

  一是全面加快深化改革,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效释放市场化、服务业化、创新和城镇化的潜力,激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向中高端产业,实现有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向内需为主、消费拉动、创新驱动的以服务业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持制造大国优势的同时,推动由制造大国向服务大国转变。要以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应对要素投入增长的放缓,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二是全面鼓励生育。目前,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由于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相叠加,人口结构已严重扭曲,曾引以为傲的人口优势正逐渐丧失,并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最大战略软肋。未来中国人口将大而不强,难以担当支撑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作为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合理的人口结构水平应该是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20%~23%。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新增6000万以上少儿。

  为确保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人口结构改善目标的底限应是: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调到18%,这至少需要新增2500多万少儿。

  此次放开“二孩”目标人群约9000万对,其中40岁以上占了50%。此外,目前中国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病率为12.5%~15%。按照28%的生育意愿测算,则补偿性生育量为1600万人,这远远低于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确保人口安全所需的2500多万人的底限数量。因此,仅仅放开“二孩”还不够。

  由于百姓生育意愿已十分低下,少生、优生已成为主流价值观。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日益增长,也让许多家庭无力生育培养更多孩子。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经济生活,也无暇和没有较大意愿生育更多孩子。

  再加上后备育龄妇女的急剧减少:2010年,0~9岁女孩只有6600万人,比20~29岁妇女11300万人少了近一半;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到2020年只有8200万人,将比2015年减少25.8%;到2030年只有6600万人,比2015年减少40%。因此“十三五”之后,维持原有人口结构尚属不易。

  因此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及工作思路,应立即由数量控制转向改善优化结构,构建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新人口再生产机制体制,倡导“二孩”、鼓励“二孩”,争取用2至3年消化释放“二孩”生育堆积,并随后立即走向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和生育量,从而构建起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