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振兴东北: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5-12 07:26:18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正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东北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重大举措。《意见》在部署东北全面振兴重大任务时,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济日报发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庆杰文章表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伊始,就将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实施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完成改制近万家,改制面达90%以上。通过改革使得一大批老国企焕发了活力。通过上一轮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重新成为相关行业的领头羊,参与到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增强中国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厂办大集体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东北经济的“半壁江山”,涌现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和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有所增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顺利,近两年来国家又先后批准设立了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和长春新区以及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深化改革,探索振兴新路搭建了新平台。

  通过十多年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在对内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规模成倍增长。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全面推进,同江铁路大桥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面向东北亚区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部沿边开发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着,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企业“走出去”成效显着。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北方重工、哈尔滨量具集团等大型企业成功收并购国外企业,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中俄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和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区域内部合作进一步深化,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连续成功举办,合作领域不断扩展。

  但是,东北地区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以及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大量业务处于停顿或基本没有经营业务的“僵尸企业”尚未得到妥善处置;厂办大集体问题等历史遗留问题尚待破解;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的现象依然存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任重道远。再如,东北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比只有其经济总量占比的一半左右,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出口商品主要是附加值相对偏低的粮食、纺织品、钢材、成品油等;沿边口岸对外贸易很多仍是过货贸易;区域内部以及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合作尚处在较低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以及开发开放水平偏低等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现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若不下大决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下大力气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举措加以解决,就难以实现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也无法完成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