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王英津续论“中华民国”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8:22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的疆界范围包括台湾和大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呈现重迭状态,这内蕴着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意涵,成为民进党“法理台独”的重大障碍。受制于“中华民国”及其“宪法”的“一中”内容,民进党不得不接受“中华民国”,但为了建立“台湾共和国”,其又竭力“虚化中华民国”或“去中华民国”。在陈水扁从事“法理台独”的情势下,大陆方面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来遏制“台独”势力企图“制宪”与修改“中华民国国号”的行动。①而且,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大陆方面在面对“中华民国”问题时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大陆仍不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却又承认与其公权力机关签订的相关协议,或承认其公权力机关所颁发的法律文件。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印有“中华民国”字样的新台币已被大陆正式确认与合法化,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时持有“中华民国政府”签发的赴台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陆已经默认了“中华民国”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给外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大陆方面来说,“中华民国”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不同面向上对于大陆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在“反独”面向上,“中华民国”符号并非没有正向价值。尽管我们不承认“中华民国”及其“宪法”的合法性,但在当前我们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其含有的“一中”架构是我们反对“台独”的重要依托和凭借,可以间接为大陆方面所用。简言之,在“台独”尚存在的历史阶段,“中华民国”对于遏制“台独”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存在的“一中”价值,及其对“台独”的强大牵制力,如何恰当处理所谓“中华民国”问题,使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正向价值,并防范和遏制其负面效应,值得大陆学界认真研究。在“促统”面向上,其负向价值比较明显。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深化,当大陆的对台工作由“反独”阶段进入“促统”阶段后,所谓“中华民国”的负面效益会逐步增大,进而成为两岸统一的重大障碍。如果台湾方面乘机要求大陆方面对所谓“中华民国”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沈默,将可能会成为其届时跟大陆方面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进而增大两岸统一的难度,窄化统一模式的选项。

  (二)国民党:“延续+挑战”的尴尬

  “中华民国”与国民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由国民党所创建。在1949年之前,“中华民国”是国民党政权的正式称谓。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徙来台,继续沿用“中华民国”及其一整套政治符号来实施对台澎金马地区的统治,“中华民国”也就成为国民党在台统治的“法统”象征。然而,自台湾民主化改革(特别是自“宪政改革”)以来,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论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