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俄智库:中国经济奇迹震惊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14:01:34  


  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经济学博士谢·尤·格拉济耶夫表示,中国经济奇迹震惊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因为这与世界整体环境是不相符的。中国领导人没有采取俄式“休克疗法”,即将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体制直接调整为市场化机制,而是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中国致力于通过渐进式改革,为私营企业主创造条件,妥善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化机制的对接。在苏联的改革者以“轻装前进”的冒险精神摧毁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时候,中国的改革者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地架起沟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桥梁。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指导方针与后苏联式的实用主义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创新的改革思路。中国政府所作出的理论突破和政治决定并非建立在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教条之上,而是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的。像正在做新汽车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一样,中国的领导人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做试验、选择最佳方案,逐步优化调整好新的生产。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辩护者不去关注中国改革的关键因素,相反,他们以中国经验为武器,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杜撰出一系列“客观解释”,要么得益于外国投资,要么模仿西方技术,要么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工业,等等。所有这些“客观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仅仅是一定程度上,因为他们忽略了最主要因素,那就是中国领导层创造性地对待完善生产关系的新体制,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这种新体制将更加完善、更有吸引力。

  “新常态”
 
  如果将十八届四中全会看成是建设工地的话,那么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理论则是为发展中国经济、改造现有宏伟但不够牢固的大厦,全力打造一块更新、更深、更稳的基础。“新常态”是习近平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从习近平讲话、中国媒体评论解读、国外专家观点中可以看出,“新常态”的理论创新之处正在于此。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来换取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打造高质量的经济结构、维持行业间地区间平衡、提高资本利用率、节能减排的时代已经到来。
 
  完全依赖外部市场、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外资的时代正在过去。满足内需、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的时代已经到来。
 
  为世界生产链条中输出大量廉价劳动力、并将大把的金钱投到美国控制下的金融体系的时代正在结束。依托本国科技成果,生产高端竞争力产品、创建独立的金融体系、确保中国全球贸易利益的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中国人并未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底宣布中国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美国而欣喜若狂,中国也没有因2014年GDP增速降至7.4%而感到士气低落。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余斌也并非是火上浇油,他认为,中国未来1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7%的区间范围内。
 
  他认为,后发经济体的追赶周期分为起飞、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中低速增长、增速回归五个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经济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公共预算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