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突破低端锁定 打造中国制造2025

http://www.CRNTT.com   2015-08-20 06:30:29  


 
  突破低端锁定,实现制造业创新智能良性发展

  文章认为,创新驱动与智能转型是中国版工业4.0的主要突破口,绿色智能代表着中国突破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走向未来工业的转型方向。突破低端锁定首先要深入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其次必须重视微笑曲线中品牌销售端与研发设计端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建设。

  1.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突破低端锁定意味着重视挖掘内需市场,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投资动机主要分为市场导向与成本导向两种类型,后者则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推手。而本土资本暂时不具有外资成熟的国外市场,这就意味着实现低端锁定的突破必须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挖掘,以国内市场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首要服务对象。

  同时,信息化将消费端与供给端在网络平台中不断拉近。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从长渠道向短渠道转变。突破低端锁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必须重视网络平台建设,从硬件设施与软件研发两个方面实现对制造业实体的支撑,立足国内市场,打造信息化的新型制造业产业。

  2.品牌建设推进智能制造

  突破低端锁定,产业链传统“微笑曲线”的上游设计研发以及下游的销售都应该加强重视。必须消除中国制造的“贴牌、代工”形象,缺乏自主品牌是导致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而非真正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在21世纪,拥有品牌竞争力就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就在价值链分配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本土资本积累壮大的今天,品牌建设必须要树立国际观,要有长期坚持品牌建设的恒心与决心,以绿色智能的制造业实力坚定消费者的品牌信念,以打造业界标杆的决心推进树立企业形象。因此,品牌建设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智能制造的重要途径。

  3.创新驱动实现良性发展

  研发创新是突破低端锁定的根本途径,只有本土资本重视在研发与创新上的投入,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制造业在新兴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在中国经济成长中伴随物质资本积累、劳动力成本提高,长期代工尽管给中国带来了低端锁定的困局,但也通过技术溢出等渠道为中国制造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帮助。并且,外资技术溢出不仅体现在对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帮助上,更重要的是长期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上看,中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已经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业在创新研发领域的投入。并且在信息时代,消费者需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至供给端。这意味着,创新思想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并反映至供给端。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制造业在此平台上能够缩短传统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当然,划时代创新产品的研发制造还是必须依靠强大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支撑,以长期高风险的投入换取真正在产业上的突破与发展,国内资本还必须坚定在人才培养与研发创新中的不断投入,构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