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保持战略定力 求新求变求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5-07-28 06:48:56  


如果以变应变,善于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就一定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使改革创新成为触发中国经济打开灿烂新空间的强大动力。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适应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性特征,心无旁骛地继续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上海证券报发表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文章表示,习总书记强调的“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与“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是指导我们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认识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方法论。有自信才能有定力,也只有保持定力才能更加从容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这是确保我们走出一条经济发展新路的思想基础和战略保障。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则是在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的前提下,打通道路的重要方法和实现路径。

  文章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所谓战略定力,是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习总书记反覆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力奋进。

  文章分析,习总书记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首先在于对国内外大势的尖锐洞察和敏锐判断。总书记叮嘱领导干部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对此,必须深刻领会,认清大势,把握大局,努力做到站位高、想得深、看得远。当前,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利益多元思想多样,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出改革良方,就必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同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的坚定执行力和决策力。正如习总书记所希望的,每位同志都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都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拿出过硬的举措,把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用百折不挠的意志争创一流业绩。特别是涉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踱方步”,善于从战略上作谋划和决断;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要从战略层面来考量,既治标更治本。对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决不容许搞选择性改革,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更不容许搞变通、“软抵制”。坚决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不仅考验领导干部的战略定力,也是对讲规矩、守纪律的直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君子从时”。顺势求变,是伟大民族与伟大政党的共同基因。有厉行求变的精神,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落脚点要体现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来。“人只有在变中求不变。”新常态下,从国内外大势分析,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有变,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必须以变应变,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对此,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核心在于变。应对经济新问题,落实求变新路径,在求新、求进、求突破中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告诉我们,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一些积极变化正在不断累积,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不必计较一日之短长,更不要心猿意马、患得患失,而是要从新常态视角认清发展大局,保持定力、正视困难、主动作为。尤其是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直面变化,变中求新,在变化中发现新机遇、寻求新突破,努力闯出一条新路。

  “变则通”,变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经济大势瞬息万变,顺应潮流才是发展之道,诚可谓形势比人强。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是一篇必须做好的大文章,也是破解新常态下各种矛盾和问题、走出发展困局的“钥匙”。比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正在缩小,而差距缩小的过程也孕育着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专家对此的分析表明,一方面,投资潜力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基础设施水平仍有着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差距更大,尤其是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需要巨额投资。另一方面,消费潜力更大。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在加快,由原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消费升级刚刚开始,空间刚刚打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融合,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供给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沛动力。在这一系列变局面前,唯有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抓住“四化”所蕴含和催生的各种机遇,坚实地推进改革,才能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变,除了有推陈出新的勇气,还要有冷静的头脑以及远见卓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深谋远虑,也为中国经济变中求进营造了良好环境、创造了新的机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激发形成的强大市场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亿万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形成了推进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齐头并进,正在大大拓展和优化中国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内外统筹、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把握住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学会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根本,在眼花缭乱的变化中坚守自信,必定会形成创新无限、机遇无限的大格局。

  文章指出,面对新的挑战与新的历史机遇,如果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抱残守缺,必然是要么固步自封,要么蹈常袭故,导致“煮熟的鸭子给飞了”。相反,如果以变应变,善于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以前瞻的眼光,未雨而绸缪,就一定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使改革创新成为触发中国经济打开灿烂新空间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