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薛理泰:中缅争端不致于引发战争

http://www.CRNTT.com   2015-03-30 10:56:14  


 
  据此,较大的可能性是缅甸军机落后,军方高层对中国没有忌惮之心,飞行员对边界复杂的地形又不熟悉,只顾消灭果敢同盟军,却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置之度外,以致闯下大祸。质言之,应该属于误炸,归咎于缅甸军政高层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顾及中国这一军事大国的切身感受和可能作出的反应的危险性。
 
  缅甸军政高层要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只有在中缅边境缅甸一侧划设宽度为20公里的禁飞区。无论内战还是外战,如此做法均有先例可循。
 
  国共内战时,驻大连、旅顺苏军司令部划定城市外侧20公里范围内,战事不得波及,否则必予打击。共军失利时,动辄避入此地匿身;大连兵工厂又日夜开工,为共军生产军火。国军顾及苏军的武力介入,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至于外战中的明显例子发生在越战期间。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大量增兵介入越战,却明确规定地面部队不准越过北纬17度线,而美国军机对北越实行轰炸时,也禁止轰炸中越边境线以南20公里的越南国土。美国军机执行任务时都装了警报器,接近警戒线就自动报警。美国实行这一政策,是懔于中国大规模派兵介入朝鲜战争的先例。
 
  此时缅方肯定不愿意如此做,然而,笔者借箸代谋,缅方与其在中国被迫诉诸强有力的反制行动以后被迫这样做,不如此刻主动地采取这个措施。
 
  缅甸媒体报道,缅甸军方对正在果敢地区指挥作战的三个步兵师师长予以撤职的处分。这同中方最后通牒式的警告多少有关联。另据果敢同盟军截获缅甸政府增兵的情报,显示驻老街的政府军第60师增加了空军部署,可能酝酿更大规模的空袭行动。或谓这是不祥之兆,意味着缅甸军方打算加剧缅北战事。这倒未必,可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效应所致。中国陆军、空军在边界中国一侧增兵设防,缅甸军方难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倒不是打算与中国决一死战。
 
  历史上,缅甸在与泰国发生的多次战争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缅甸曾经横扫过中南半岛,灭过泰国。
 
  至于中、缅两国发生的战争中,除元代曾经战胜缅甸以外,无论明代、清代,中国在与缅甸发生的边境战争中屡战屡败。即使在清朝鼎盛的乾隆年间,清军也在长达四年(1765年至1769年)的战争中被缅军击败。
 
  缅甸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战时,上自国王下至农夫必须从军,农夫从军自带粮食和褥被,军队后勤简单有效。尽管缅军组织形式比较原始,作战体制和方式却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缅军擅长防守作战,人自为战,作战顽强,弱点是不善于在野战中取胜,因而往往避免野战。
 
  清缅战争时,缅军还掳掠了许多西方人(主要是葡萄牙人),装备了不少近代西洋火器,如滑膛枪和大炮,还成立了一支西方雇佣军,编为枪队和炮队。因而缅甸王朝抢先清朝跨入了热兵器时代。对此,清廷却懵懂不知。

  《孙子兵法》《谋攻》篇称:“故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彼而不知己,每战必殆。”清廷上自乾隆帝,下至统兵将帅,却盲目轻敌,求胜心切,因而在战略规划上就输了缅甸一筹。
 
  在四年战争中,缅军配备了18世纪欧洲的枪炮,清军最犀利的兵器仅是火枪而已。在这场冷兵器与热兵器的较量中,清军将帅却指挥失当,加上清军深入缅甸,士兵水土不服,最终清军只能沦为输家。在战役层次上,武器的差距对这次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缅甸王朝屡战屡胜,却明白本国军队主力远在泰国,清国国力雄厚,兵连祸结,本国无力支撑与清朝的长期战争,所以明确了作战目标,即以战逼和。最终两国战地指挥官均在未取得最高统治者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决定议和停战。至此,清缅战争结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