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会暴虐语言暴力为何难消除?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11:23:09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讯/学者丁咚文章《社会暴虐语言暴力为何难消除?》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良俗以及这个国家公民的个人教养,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随着物质日渐丰裕、政治日渐开化、社会日渐开放有序而自然形成的产物,是有其先决条 件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只有持续改革开放,创造丰裕的物质文明,接受世界各国先进政治和文化,解放加诸于社会和公民之上的种种束缚,才能去除语 言暴力和粗鄙,去除社会暴虐,形成社会良俗和公民良好的语言习惯、优雅的个人教养。

  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些朋友提出当代中国大陆语言暴力化、粗鄙化问题,这在互联网上表现尤甚。他们倡议向社会呼吁,消除语言暴力和粗鄙,净化语言环境。

  一位朋友说,不 同方言里脏话有不同表达,导致在某个地方很难听的字眼,在另一个地方却不那么刺耳,但那毕竟是有教养者所应忌讳的。胶东尤其是烟台以东的区县方言中“日” 字不脏,在中原、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却很脏。时下流行的“屌丝”在烟台威海一带极其难听,却成为网络甚至纸媒的流行语。网络时代各种方言的脏字穿越呈现,媒 体以为新奇表达,令当今汉语愈发粗鄙化。

  他还举例说,最令人难堪的是北京球场上的京骂,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一起高呼生殖器,真是堕落到底。近年来京骂已经传染到中超各球场,难怪北京建设文明城市的口号在大街上翻译的英文是Be a civilized BJ man! 确实是没开化的族群呢。

  语 言文字学有自身规律和特点,非专业人士本不该置喙。好在讨论中的人的身份基本相似,从广义上来说,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学家。比如提出要消 除语言暴力和粗鄙的人,本身是位法学家。笔者的本科专业倒是汉语言文学,所以在此说些想法,算不上班门弄斧。不过我在这里所强调的倒不是上述先生主张的纯 语言文字学问题,而是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的分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