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充实政策储备 应对通缩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5-01-16 08:50:58  


做好应对全面通货紧缩的政策储备,是2015年宏观调控新的挑战和重要任务。
  中评社北京1月16日讯/2014年物价走势呈现一路走低的疲弱态势,通缩迹象继续加重,通缩预期不断增强。CPI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在“1时代”运行,逐步由温和通胀转向轻微通缩迹象;PPI连续34个月创纪录持续下降,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生产领域通缩迹象更为明显。CPI与PPI出现持续39个月的史上最长正负“背离”现象。同时,房价同比降幅略有扩大,环比涨幅有所收窄,上涨城市数量稳步减少,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文章表示,产能过剩、需求下滑可能导致全面通货紧缩风险,防范经济下行与物价下行相互影响,做好应对全面通货紧缩的政策储备,是2015年宏观调控新的挑战和重要任务。

  全面通缩风险加大

  文章分析,从当前的形势看,2015年中国经济将呈现缓中趋降、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有效需求总体上仍显露疲态,物价涨幅收窄、下跌的压力将大于2014年。预计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继续小幅走低,落在1.5%-2.5%这一较低区间内,工业品价格指数PPI“转正”更是遥遥无期,其涨幅将落在负1.5%-负2.5%这一区间内,全面通货紧缩风险不断加大。综合而言,促使2015年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甚至出现全面通缩的因素较多。

  第一,总需求不足制约物价上涨,经济和货币条件均不支持2015年CPI出现明显上涨。2014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始终较大,投资和出口需求明显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速超预期下滑,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矛盾短期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导致GDP增速震荡下行。此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分化中复苏,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好转有限。预计2015年GDP增速调控目标为7%左右,与2014年7.5%的调控目标和7.4%的实际目标又明显地下了一个台阶。物价一般是总需求的滞后指标,因此,总需求的缓中趋降、降中趋稳将加大通货紧缩压力。再从货币条件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历史高位,M2增速预计在12%-13%之间,与前几年相比属偏低增长,因此尽管当前货币存量较大,但2015年显然不具备物价大幅反弹所需的货币条件。相反,从趋势上看,随着总需求乏力和产能过剩压力不减,预计2015年CPI走势很可能会延续2014年下半年的走势,即“台阶式”震荡下行,消费品的通缩还将进一步加剧。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将输入全球通缩风险。从影响2014年大宗商品下跌的诸多因素来看,美联储退出QE进入加息周期将使美元持续走强,地缘紧张局势依旧,全球需求放缓使中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并未采取任何减产保价的措施等,短期内都很难出现重大改变,2015年仍将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这也就决定了大宗商品将进入“惯性下滑”状态,其下跌还远远谈不上结束,市场的恐慌情绪还在加重。展望2015年,受需求萎缩和供应增加的双重打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颓势,低位徘徊,反弹空间不大,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包括成品油、铁矿石、金属在内的上游原材料价格,进而影响PPI采掘、化工类工业价格以及CPI交通类的燃料价格、居住类的水电燃气价格调整。经济运行成本下降会降低CPI上升压力,特别是油价快速下跌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通缩风险。

  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对2015年CPI影响有限,将减轻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压力。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确实对CPI有重要影响。但是,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早就存在,2015年劳动力价格上涨幅度可能继续有所减缓,不太可能出现成本突然大幅跃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年份,劳动力成本对CPI的影响明显减弱,服务项目的上涨幅度大幅低于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基于此,2015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CPI影响有限。

  综上所述,2015年通缩风险已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大的现实威胁,而不再仅仅是通缩迹象的问题,反通缩将成为新一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