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运行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09:12:02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对政策执行的方法与手段加以完善。要加大减免税力度,对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扩大减免范围和减免标准,同时要加快税制改革步伐,对一些不合理的征税政策以及税制进行调整。”

  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基调之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大幕随之开启。明年中国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将是中国第五年实施“积极稳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也打消了外界因近期全面降息而引发“中国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的疑虑。

  北京青年报发表社评表示,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定位是非常正确和切合实际的,但毋庸讳言,执行结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积极财政政策和稳锦币政策运行不够协调,有的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错位,亦即财政政策稳健而不积极,货币政策宽松而不稳健。

  文章分析,在出口受阻、投资遭遇产能过剩和房价上涨过快双重瓶颈的背景下,消费应当更多地发挥作用,对经济稳定予以支撑,但实际状况是,由于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日益降低,加上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过快,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普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采三极的财政措施,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实行较大范围和幅度的减税,也许消费能力就会大为增强。然而,宏观层面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带来大范围、实质性的减税动作,有时错位成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地方对财政收入的重视程度来看,有的地方甚至实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自然对消费的影响也就偏于负面。这些年消费没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稳定作用,没有能够帮助实体经济摆脱困境,与财政政策不够积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财政政策在取向上能够推动消费的启动与扩张,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绝不是减免税那么一点内容,而是能够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效带动社会需求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稳健的货币政策变成了宽松、积极的货币政策。2009年,中国的信贷资金投放超过了10万亿,被称作“天量投放”,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概念。但从2009年到现在,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偏于宽松、积极的,不仅每年银行投放的信贷资金都接近10万亿,而且其他渠道的资金投放更是快速增加,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流动性补充不断增多。货币政策在稳靳调下的宽松,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资金结构失衡的问题更加明显,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更加普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