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PPP模式下政府角色的转换 | |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09:04:52 |
而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获得了充分的共识,未来注册资本或可达1000亿美元,筹建目的为满足亚太地区强劲的基建需求,同时为亚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留下的财政空缺架设财政桥梁。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此前预测,2010-2020年十年期间,亚洲地区需要投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才能支撑目前经济增长的水平。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满足国内需求还是走向亚太,基建投资仍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核心动力。同时,应进一步通过PPP等融资方式吸引长期融资和撬动民间资本,解决目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PPP模式有望成为经济新动力 文章介绍,PPP模式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英国 ,主要解决英国当时的城市公共管理的效率问题。英国利用这种模式不仅建设和运营地铁、桥梁、机场、电厂、水厂、污水与垃圾处理等,甚至利用这种模式建设和管理医院和监狱,英国采用PPP模式建设或运营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对于中国来说,过去基建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是地方政府。随着《预算法》的修订以及《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出台,在预算管理和债务约束的情况下,传统GDP锦标赛下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将被抑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建投资,即所谓的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应该说引入民资将是本届政府的重要课题:去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要求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七天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更明确一步提出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9月6日的常务会议,则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到本届政府为民资松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鼓励民资进入的领域有农村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或者更广义地看,未来可能考虑把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任务──产业导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商业服务业发展、居住和保障型住房建设全部外包给独立的市场主体来操刀。可供参考的模式包括华夏幸福模式(产业地产)、万达模式(商业地产)、平安模式(养老地产)、华侨城模式(旅游地产)、科赛模式(农村小城镇模式)等。 今年5月,财政部专门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并于9月23日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与此同时,由财政部相关机构起草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据悉也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正如我们此前断定,PPP模式或将有望成为经济新动力 .PPP有包括BOT在内的多种具体形式,对应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私部门的具体需求。采用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政府通过给予非政府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吸引民间投资的关键是保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文章提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想要在盈利性相对较弱的公共品投资中引入民资必然要考虑到民资进入后的回报问题,政府必须转换角色逐步适应这一趋势。在PPP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调节进入资本的盈利空间,一方面要保持项目回报率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项目投资都带有公益性,因此也要考虑到整体回报率不能过高。在这种模式下,还牵涉到政府和民资投资主要领域的分配,未来的投资中政府还需要对自身参与建设的领域进行限制和规范,以防与民争利。PPP模式既要避免政府把社会资本当成接棒融资的冤大头,也要避免新一轮资本寻租的再分配“盛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