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京津冀的“共振点”与“共赢点”

http://www.CRNTT.com   2014-05-09 09:22:58  


  中评社北京5月9日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出十多年了,为什么一直难有大的突破,关键就是缺少一个带动全局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增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以建设(京畿)自由贸易区为切入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突破

  中国经济报告发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文章认为,北京新机场及其临空经济区建设为京津同城化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也为京津冀共同申报建设中国(京畿)自由贸易区(即京畿自贸区)创造了新的契机。

  (一)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探索京津冀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开了突破口。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范围可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区域,可规划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疏解和完善新时期首都城市功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国临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升级,广泛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精神,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谋划首都各项工作,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在京津冀协同过程中先行推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特别是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等在这一地区进行先行先试,有利于为京津冀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为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协调发展找到现实突破口。通过把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为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或称京畿新区,有利于在这一区域内率先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通过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政策等方面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实现跨界、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合作,实现跨区域城镇规划一体化、机场建设与空港园区建设一体化、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在体制机制方面率先突破创新,为京津冀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制度模式。由于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涉及首都机场建设集团、航空基地公司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有关单位,可以探索建立“五方三地”联动工作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这一区域内先行先试,探索跨区域合作的路径,有利于为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奠定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