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缅甸新页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3:41  


 
  一年多来,随着国际社会的大量支持行动,翁山淑枝和民盟似乎已经对形势的稳健发展更有信心。

  翁山淑枝在新加坡说了很多话,都大有深意。例如她呼吁国民回国,因为民盟面对严重的人才断层。没有人才,将难以在两年后——几乎可以假设将胜选——组成具有实力的政府,应对百废待举的局面。

  缅甸近两年在多个国际领袖的走访下,给人印象仿佛欣欣向荣,然而国际企业来的多,投资却不如预期。除了因为基础建设不足,政局是否完全稳定,也都令许多投资者裹足。

  长期没有进行人口普查,谁也说不清全国有多少人,但估计约五六千万的人口中,超过三成是各个少数民族。族群不同,宗教信仰互异,加上长期没有建立信任感,内部冲突战斗不绝。即便取得政权,如何在政治经济权利的分配上让不同种族满意,取得认同,以便于团结共同建设国家,对一个两年后就要70岁的妇女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预见,当政权在握,民盟内部的团结程度也可能面对考验,这一切都必须仰赖非常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面对。

  翁山最大的资产,就是个人的意志力与随之而来的领袖魅力。其意志力的来源,除了出身、教育、多年在西方国家生活的见识,更重要的一如她去年在挪威的自述,是在幽禁岁月中,个人对佛教信仰关于苦难与爱心的深入反刍、理解,进而更坚定对人权、自由与民主价值的信念。

  她在新加坡的公开演讲场合,不拘泥于对东道主的情面,坦率说出自己信念放诸四海皆准的话,以及对新加坡治国理念的批评和对缅甸可供借鉴的自信,让人看到一个女政治家在务实的另一面,依然满盈的理想性。

  理想性在现代政治中早已被新兴国家政治人物束之高阁,尤其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几乎是唯一的语言。翁山的理想性不仅仅表现在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构想,也表现在对现代自由人权等价值体系的坚持。

  缅甸的民主不始于近期,早在英国人殖民时代的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缅甸已经有立法机关选举这回事,而且没有性别歧视。近一两年许多外国媒体的报道显示,包括僧侣在内的不少缅甸知识分子,都在积极为民主扎根,向农村和社会基层宣扬和传播民主教育理念。他们期待透过这种基础教育,让民主不再那么容易受到摧折。

  翁山在新加坡也不断指出,缅甸需要强调法治,法治是民主的基石,也是确保民主选举结果不会被剥夺的关键。现阶段,缅甸所需要的民主就是一部受到广泛接受的宪法,以及合法的选举过程。但是随着权力而来的,将是民主国家更多更繁复艰巨和刁钻的工作,考验的是远超过理念坚持的行动力。

  作为长期以来的民主斗争象征,翁山淑枝承接父亲的余辉,进而积累自己的光环。魅力领袖的特质有助于她团结在野势力,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特定作用。但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让理想与现实不完全脱钩,为新兴国家的民主政体提供一个受尊敬的新版本,也许她在漫长的软禁期间,曾经拟过草稿。

  (作者是联合早报报新闻编辑组副主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