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慈善调查:做公益从富人回归平民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24 11:48:38 |
他呼吁网友每天捐1块钱,回归了平民慈善;他组织“钢丝善行团”巡回寻找救助项目,具备了新生、自发社会公益组织的形态;他宣誓不纳捐,不过手网友的钱,而将呼吁来的捐款直接给各个慈善组织的项目,呼应了慈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慈善需要的不是神,而是普罗大众的点滴参与。至少在目前看来,神秘捐赠者“钢子”的出现,恰逢其时。 从宏大叙事转向小叙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选的2012年社会微公益十大事件,五彩纷呈:儿童大病医保、北京7.21爱心车队、帮“廖丹夫妇”渡难关、“与父母合个影”、救助“西单奶奶”、用爱撑起百岁老人鞋垫摊、京城接力救助小传旺、抗癌漫画家熊顿感动网友、救助“白血病女孩鲁若晴”、带着外公去旅行。 这十大微公益事件显示了慈善与公益的紧密相连,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对良善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与父母合个影”和“带外公去旅行”,这本来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亲情,最后演化成一场公益行动。 在师曾志看来,十大微公益事件呈现出的是关注人本身的生命和生存,人们的关注点从政治和经济转向社会,尤其是人的日常生活,“由远及近”关注身边的人、事及生存环境等,重返个体生命的富生态家园。 确然,公益的核心内容,由过去的宏大叙事越来越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小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关注的是政治和经济等宏大议题,但在这些领域内,人文关怀话语有所缺失,人们常常陷入一种批判的悲观循环中,最终造成人的无力感。 如今,局面开始出现转变。 微公益也呈现出年轻化、少对抗、多行动的特征。2012年9月,三峡大学学生刘艶峰申请公开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工资。南京邮电大学学生段国超申请公开广州城管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2011年的工资总和。这种方式少了尖锐的对抗,同时也是具体的行动。 “人们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从站在国家角度进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尖锐批判,到站在个人角度从个人的私人情感、利益出发的公益行动,从被动到主动。”师曾志说。 社会氛围变了,从更多的抱怨和批判转向更多的自我行为的改变,从“围观改变中国”到“行动改变中国”。慈善甚至时尚起来,敏感的企业营销人员也注意到,介入慈善,公益项目最易获取民心,比如,在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中,人们会注意到白酒企业洋河的宣传身影。 这是慈善公益领域的社会转型,复杂、多元、日新月异,它是中国社会整体转型进步的注脚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微公益事件往往很快转变为线下公益组织,比如,北京7.21爱心车队灾后成立“双闪志愿者”公益组织。在与思源工程基金会达成1亿元合作之后,“钢子”所倡建的“钢丝善行团”正在开展全国万里行活动,以寻找合适的救助项目。 这些公益色彩的组织将走向何方,堪为中国慈善、公益转型的注脚与标本。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49.2万个社会组织,比2011年增长6.5%,是自2009年以来社会组织总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基金会2961个,比2011年增长13.3%;民办非企业单位22.1万个,比2011年增长8.3%。此外,在城市街道社区备案的群众性社会组织达20多万个,在上述社会组织总量中还没有计入各地尚未登记的草根型社会组织。 公益回归了平民。这在本刊预言“慈善的春天到来”的2006年,是不可想象的,那个时候,我们对慈善的视野还局限于富人身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