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巴曙松:去产能需倚重改革和市场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3-08-18 09:18:33  


本轮产能过剩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条件,预计去产能需要对改革和市场力量更为倚重。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讯/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虽然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基于不同的约束条件,预计本轮去产能过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场的力量,才能达到效果。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文章表示,与上轮过剩产能结构不同的是,本轮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行业,与国内外的需求增长或出现长期错配,这意味着过剩产能的消化难度加大,从而可能对工业投资增速形成较长时间约束。

  文章称,在漫长的去产能和去库存过程中,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生产端的通缩将会局部重演,这会造成企业真实债务和财务费用负担的被动加重,从而进一步抑制企业资本开支。同时,与上世纪90年代末纺织、家电等轻工行业的过剩相比,中上游行业的重资本特质意味着通过行政手段压产、淘汰的难度较大,过剩产能的清理会十分困难,资本损失也将更为严重。工业企业投资低迷态势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乐观的迹象是,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相比,中国当前经济基本面更为健康。金融系统健康状况要远优于当时,既不存在严峻的企业三角债问题,也不存在系统性银行不良贷款危机。居民财富基础较好,社会安全网体系相对而言要完善许多,未出现大面积下岗失业对消费的冲击。

  文章分析,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而言,在需求面,一是国内消费升级导致主导产业更迭,中上游重化工业的产能将与新生的需求长期错配,这会造成产能的消化异常缓慢。二是难以指望外需的快速启动来消化当前过剩的产能。而从供给端来看,清理重化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时,难以重复上世纪90年代末“纺织压锭”等相对简单粗暴的行政性手段。

  本轮产能过剩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条件,预计去产能需要对改革和市场力量更为倚重。一是依然要维持稳健略偏紧的货币政策去促进过剩产能的自然消化;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场化方式为主的过剩产能清理政策框架,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将会是大趋势,这需要政策面为并购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规范的发展环境;三是需要在创建产能清算过程中,风险和代价的分担框架,预计金融机构会承担部分买单的责任,接下来可能会加快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权限下放进程,部分杠杆率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也会面临风险加大的局面;四是要注重产能的国际转移,旨在把在中国看起来过剩但全球来看不一定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五是要通过供给端的改革为宏观经济释放新的增长动能,即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纠正资源错配和扭曲,释放现行体制下被抑制的需求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