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长短结合”盘活货币存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08:29:35 |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文章表示,出现短期资金紧张,可能是国家外汇局实施监管新政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即将退出,引发国际热钱资金外逃所致;也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和新项目上马亟须资金等原因。下一步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稳健,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合理需求,以及市场流动性的相对稳定,总体上不能再延续上半年宽松的货币局面。 “金融热”和“经济冷”并存 文章分析,从今年前5个月中国货币供给实际情况看,似乎得不出发生“钱荒”的结论。今年前5个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分别为15.9%、15.2%、15.7%、16.1%和15.8%,这和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M2增速将控制在13%左右的政策目标存在不小差距。1-5月份,中国社会融资总量高达9.11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1.8%;新增人民币贷款4.21万亿元,大体与去年同期持平,但是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只有46.2%,同比下降19.5%。 与此同时,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只有49.2%。综合分析各种经济指标,不难发现目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热”和“经济冷”现象。因此,“稳增长”再次成为目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而“防通胀”降为其次。 “稳增长”的传统做法很简单,即中央银行加快印钞票,然后加大政府投资,便立竿见影地创造出GDP增长数据。但是,近年来中国货币发行增速较快,积累了巨额货币存量,而新增货币对经济增长的“边际驱动力”正在减弱,继续沿袭传统的发钞票刺激经济的套路,不仅政策效力递减,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后遗症。现在采取新的思路,就是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提升总供给的能力。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见效比较慢,因为改革已经进到“深水区”,对克服现实中的改革阻力不能过于乐观。 因此,必须采取“长短结合”的对策,通过落实不久前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同时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一是增加政府支出,二是减税。增加政府支出主要体现在增加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和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减税主要体现在扩大结构性减税改革范围,通过减少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税负,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采取这个办法,短期内政府收入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政府收入增长。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