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应重点构建中长期风险应对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08:54:00  


 
  二、中长期风险:内部风险大于外部风险

  文章认为,从外部风险来看,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从内部风险来看,存在对利益沉淀固化领域“开刀”的改革勇气不足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树欲静而风不止”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长期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以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需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时代将渐行渐远,将开始长期的深度大调整:一方面,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带来了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并有爆发主权债危机的可能性。以上双重外部风险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压力是无法真正规避的。

  (二)内部风险:改革勇气不足的风险

  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内部风险来看,最令人担忧的也许是阻碍推动改革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要推动和深化改革,很多领域已经凝聚了共识,不缺乏改革智慧,但匮乏的可能是敢于向一些利益沉淀固化已久领域“开刀”的改革勇气。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仍然没有摆脱一些难以解决的利益分配问题:一方面,一部分先富阶层人为制造壁垒,对后来者通过努力致富形成阻碍;另一方面,一部分实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捆绑”资源分配机构,阻碍改革前进步伐。不容置疑,绝对的极端仇富心理不应提倡。然而,当一个社会中拥有权利和能力的人不能获得公平机会,失去了起跑线上的平等,将不利于公平竞争,最终也不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三)内部风险大于外部风险

  此轮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是延误了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使得中国被迫采取大规模短期效果更明显的经济刺激政策,而这将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为代价。虽然中国经济与外部市场的同步性正全面提高,但由于内部制约因素很多是长期累积的基础性和结构性问题,内部的挑战和影响都会大于外部。一是仍没有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二是仍存在一些扭曲的经济机制,比如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和经济成本等。三是经济基本制度和市场体系仍需健全,比如垄断行业改革等。四是其他领域改革,比如收入分配改革的社会领域改革等。

  三、化解短期风险: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中长期风险:“步步为营”

  文章指出,中长期来说,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不顺的风险、地方政府盲目转型升级的风险、企业止步于创新的风险等。短期风险而言,应重点加强金融和财政领域监管,杜绝系统性风险。

  只有找到中长期风险源才算真正发现了风险的“穴位”。政府职能转变不顺的风险、地方政府盲目转型升级的风险、企业止步于创新的风险等风险是重点。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以中长期风险为根本,扎实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为深化全面改革设计基本制度,同时警惕改革过程中的小概率事件。对短期风险而言,应重点加强金融和财政领域监管,杜绝系统性风险;对中长期风险而言,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战略和方法,不可盲目冒进,重点应是实现经济转型。

  (一)短期内,正确认识和冷静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由于受多重外部因素拖累,加上主动调整和国内部分红利逐渐消失,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速运行。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也不意味着“坐以待毙”,而是可以有所作为。近期,要密切关注一些经济先行指标,尤其警惕短期资本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

  缓解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仍然需要借助投资驱动,关键是通过侧重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可将投资重点放在投资边际效率高的领域,比如农村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农业科技等。其次,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增加可外贸的服务业比重。重点开发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再通过服务外包、技术和知识产权转移等提高外向服务业比重。再次,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优惠鼓励消费升级,不断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即将迈入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趋势明显,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从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这是启动消费的重要切入点,可成为财金政策支持的重点。最后,落实和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和工作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