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城镇化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 |
http://www.CRNTT.com 2013-01-23 09:47:22 |
不能单纯提高城镇化率 文章表示,从城镇化主体来说,中国城镇化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类是当前存在于各大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俗称农民工,另一类则是未来即将由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 截至2011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超过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亿人,产业工人大军中70%以上都是农民工。这些人在城市工作,却没有充分享受工人阶级和市民待遇,是城乡之间的“夹心层”。中国的农民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当中国的农民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现代化就实现了。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最庞大的弱势群体。为何叫做民工?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别以为在城市里务工半年以上就是市民了,城市里的农民工并未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是一群无归的倦鸟。他们面临着“住房贵、看病难、孩子教育跟不上”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所谓的城镇人口总数在这个意义上要打一个相当大的折扣。而对于另一部分未来即将进入城市的农民来说,在没有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城镇化”,他们就会面临既不能安居又无法乐业的困境,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城镇化并不是单纯提高城镇化率,而是要实现没有水分的城镇化,让未来的新市民“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统一化,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活得有尊严、有保障。 多项制度改革需尽快破题 文章认为,虽然城镇化作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新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仅靠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实现没有水分的城镇化,让进城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享受市民待遇,关键在于推进包括户籍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项与之相关的制度改革。 首当其冲的是当前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保制度不改革,单纯将农民转移到城市只是人口迁移,把农业户口改为非农户口也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与城镇化的真正含义有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卖地维持财政支出的财政制度必须改变。为避免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房吃人”的现象,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的政府财政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此外,城镇化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工作,并且安家落户成为市民,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和住房来保证新增城镇人口能够安居乐业。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因此,为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政府必须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中小企业的各项税费,鼓励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与住房对应的则是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的保障房建设虽然增加了住房供给,但是保障房分配制度却让许多既得利益者有了进一步的套利空间。所以说,保障房建设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为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而言之,新四化是未来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抓手,城镇化则是排在其中首位的,主导着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可以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诸多领域的发展和转变,从而实现新一轮的持续增长。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