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田勘:从亚洲和世界参照系看莫言获奖

http://www.CRNTT.com   2012-10-14 09:06:54  


 
  加上今年已公布的诺贝尔各个奖项(经济学及和平奖除外),日本迄今已经有19人获得诺贝尔奖,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一人获奖(如果只算本土中国人);而且,在世界的格局中,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也名列前茅,在获得过诺贝尔奖的41个国家中位列第8,中国却位列最末。不过,如果把华裔算作中国人,如朱棣文、崔琦和高锟等人,则获得诺贝尔奖者有10人,中国可以排在15名左右,仍然落后日本。但这显然有些矫情,所以以本土获奖者计算更合适。

  再从世界的参照系看,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和获奖领域更是处于末端,甚至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没有破冰。由于诺贝尔文学奖及和平奖争议较大,所以只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01年到2012年的112年间,各个国家的获奖排名,也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参照。

  截至2012年颁奖(经济学除外),美国排名第一,迄今有296人获奖,其中物理学奖93人、化学奖67人、生理学或医学奖92人、经济学奖44人。

  排名在2至4名的分别是,英国,获奖总人为84,其中物理学奖23人、化学奖25人、生理学或医学奖30人、经济学奖6人;德国获奖总人为66,其中物理学奖21人、化学奖2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16人、经济学奖1人;法国总获奖人数为33,其中物理学奖13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11人、经济学奖1人。

  遗憾的是,中国本土在这112年间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迄今只有莫言一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零的状况不仅与美、英、法等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日本也不在同一个级别。

  虽然说工作、研究和写作的目标不是为了获奖,包括获取诺贝尔奖,但是,把工作做得更好,更踏实,更完美,更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应当是中国人的追求。如果做到了这些,获取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更多奖项,自然会水到渠成。成果摆在那里,水平达到顶尖,对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巨大,诺贝尔奖是挡也挡不住的,甚至不请自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