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9:18:20  


 
  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革命,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助推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有效改善的客观需要。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聚焦于气候变化、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使用。特别是发达国家力推的环保运动开始上升为“环保主义”大背景下,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大国,中国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揣度甚至挑战。能否在环保、节能减排等问题上做出成就,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应对国际事务能力面临的巨大挑战。有资料表明,中国目前整体生产能力所占用的资本量大约是同期GDP的25倍。如果其中一半产能可以通过更新改造、转型换代变得更加“绿色”和更加有效,就意味着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当于同期GDP的125倍的技术改进投资规模。如果这样一场经济转型和绿色革命的过程持续10年,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至少要对同期GDP的 10%的产能进行一次以绿色化为目标的更新改造。这种更新改造和产能绿色化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替代外部市场需求,在实现产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改善中国国内需求结构,进而更好地解决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并由此实现中国内外需求相对平衡。

  达到上述目标的前提是,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着力解决来自微观层面的挑战,又要着力解决来自宏观层面的挑战。因为,在发展中寻求节能减排、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能源结构,而且需要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微观层面上,我们不仅首先要搞清楚节能减排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及其在技术上提出的最新要求,还要搞清楚节能减排对城乡居民生活与习惯的影响及其在技术上提出的特别要求。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则必须首先搞清楚哪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哪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无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还要切实搞清楚国家参与和应对全球气候谈判以及签订各类协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有的策略。实践证明,上述几个层面均要求先进技术的支持。而要实现有效的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基础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进一步发展教育和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核心是提升国民经济技术创新力,最终目标则是形成中国的全球经济技术创新领导力。

  一要围绕碳减排所需经济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对中国“十一五”期间及此前企业在节能减排成效、成本和技术变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开调研,揭示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曲线及其技术改造路线,探讨企业如何能够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粗放型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论证和揭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革命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二要围绕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及其机制抓紧开展调查研究。重点是分析和阐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其政策选择效果,核心是借鉴国际GTAP模型分析和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CGE),研究和阐明在中国开征碳排放税、能源税以及国内和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必要性、现实性及其政策,从而论证和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提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三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革命的技术支撑系统和经济技术创新力开展调查与研究。要着重分析和阐明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教育,重点是国民素质教育和全民创新力的提升,方法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总结和探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教育的成功经验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分析和阐明提升国家经济技术创新力特别是提升国家经济技术原始创新力的体制机制,从而逐步形成中国的全球经济技术创新领导力,为使中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实现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新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超越提供强大国民文化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人力资本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