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增长当避“数字调控”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08:29:25  


  中评社北京7月31日讯/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表示,当前要加强监管,防范重点风险,防止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其中,要组织展开平台大户检查和年内到期的平台贷风险排查工作,注重建立民间借贷、非法集资与银行业间防火墙,严防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

  新京报发表财经评论人刘晓忠文章称,当前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趋势日益突出。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与上年末持平,M1同比增长4.7%,虽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低3.2个百分点。M1增速的持续低迷反映,尽管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高0.3和0.2个百分点,但银行系统信用创造速度不稳,目前的信贷增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受内外需增长萎缩和产能过剩等影响,信贷需求不足和信贷紧缩风险日益突出,企业迂回生产规模下降,一则导致部分知名私企等陷入流动性风险,甚至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一则部分企业提前还贷和减少新增贷款需求,导致存款贷款乘数效应下降。换言之,最近几月新增信贷规模增长加速,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等主导的外生性投资提速所致,而这种投资提速却不具持续性。

  文章指出,经过上一轮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负债率已高企,要继续借助地方政府和国企延续投资拉动效应,将面临着两难风险加大信贷主导的投资力度,将可能进一步恶化地方政府与国企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不仅放大地方政府、国企的风险敞口,还将加剧银行系统风险。

  另一方面,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使中国储蓄率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这意味着今后增速逐渐趋降的储蓄率难以有效支撑投资率的快速扩展。可见,当前银行吸储压力陡增,新增信贷增速不可持续,以及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最终内需占GDP比重持续走弱等,恰以现实逻辑反映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变动,正左右甚至决定着真实通胀率的变动趋势。显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曾凸显的新现象,同时这也是人口老龄化使赡养率上升,必然出现的跷跷板效应。

  此外,2003年以来通胀主要以食品类为突破口,也从侧面佐证了中国储蓄率增速持续走弱,储蓄率与投资率变动对通胀率的撬动效应。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