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谁来动户籍制的奶酪?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02 10:04:37 |
近年来,户籍在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成为改革阻力,沦为众矢之的,打破户籍限制的呼声异常强烈。不过,我们也经常看到,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户籍与相关社会问题的关系往往主次不明,因果颠倒,以至于许多建议方案都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拖延也改革进程。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上,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5.把高考公平作为户籍改革突破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国研中心最近完成了“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研究”,该研究认为,当前户籍改革应该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部分与户籍挂钩的特殊行业就业资格、参加高考资格,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替代性管理手段,有条件地放开。 事实上,城市外来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子女不能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现行高考制度,既不符合人才选拔的规律,也制造了巨大的马太效应:高考名额分配大量向发达的大城市户籍倾斜,导致越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才”胜出的比例越高,造成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人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马太效应越来越突出,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才成长的人为的天花板明显比城市和发达地区孩子多。 在落后的高考体制下,教育不仅没有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最终手段,反过来加剧和炙烤社会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为了维护落后的高考招生制度,又要以落后的户籍制度为条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教育领域首先应该具有挑战不公、尤其是挑战自身不公平不公正的勇气,并为改变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鼓与呼。 现实中,高考资格与户籍脱钩的替代管理办法很好解决,只要各大学按考生比例进行大学名额分配和招生即可。各地的招生指标分配应该依照考生比例进行公正公平分配,而不是以户籍人口来计算,更不是明显地将名额分配偏向高校所在地。 这样做符合人才选拔和发展的规律:即人才的成长总是按一定比例分布的。同时这样做也更公平合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现阶段国内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带来的负作用。高考名额分配公平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户籍公平问题将很快迎刃而解。 6.教育部回应 针对15名学者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提案,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昨天表示,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 这位负责人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分重要,也很复杂。教育规划纲要单列一章进行专门部署,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一年多以来,专门工作组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相关政策、办法或方案在出台前还将进一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今年早些时候,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异地升学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必然产生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 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