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阿拉伯王室:“稳定之锚”如何炼成

http://www.CRNTT.com   2011-10-12 10:50:38  


 
  巴林动乱挑动君主国敏感神经

  尽管阿拉伯君主国并未发生伤筋动骨的叛乱或最高领导人更迭,但反政府运动的汹涌波涛,还是使阿拉伯王室面临空前的危机。巴林、摩洛哥、约旦等国均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其中被教派矛盾撕裂的巴林,受到的冲击最大。巴林王室哈利法家族属逊尼派,但什叶派占巴林人口的约70%,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畸形政治结构。长期以来,什叶派受到压制,处于无权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远不如逊尼派,什叶派甚至被剥夺了参军的资格,担任政府高官者也寥寥无几。巴林王室还利用允许非什叶派外国人入籍,企图逐步改变人口结构。

  什叶派积郁已久的怒火,终于被突尼斯和埃及的变革点燃。大批民众拥向麦纳麦市中心的珍珠广场,要求国王的叔父——建国以来一直担任首相的哈利法下台,部分示威者甚至喊出了推翻王室的口号。面对前所未有的执政危机,巴林王室在与民众对话和武力弹压之间摇摆不定。当示威愈演愈烈,开始危及王室统治时,哈利法家族决定向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求援。3月14日,海湾大军通过连接巴林和沙特的跨海大桥进入巴林,拯救风雨飘摇的哈利法家族。此举是海合会成立30年来首次调动其安全部队——“半岛之盾”。根据海合会共同防御条例,“半岛之盾”旨在抵御外敌侵略。然而,这支部队首次出征的使命却是应对一个成员国的民众抗议。

  沙特不惜动用“半岛之盾”前往巴林维稳,是因为巴林是沙特的“后花园”,两国关系十分紧密。沙特石油主产区的东部省是什叶派穆斯林聚居地,巴林的动乱如果不被及时遏制,则可能蔓延至沙特,使王室统治面临威胁。沙特的另一个担心是巴林什叶派一旦上台,将投靠同为什叶派的伊朗。因此,沙特将巴林视为防波堤,不能容忍巴林继续乱下去。通过此番武装干涉,海湾王室建立了一个以教派和家族统治为基础的“神圣同盟”,剑指波斯湾对岸的伊朗。

  海合会组建“神圣同盟”的步伐并未就此停住。5月10日,海合会在利雅得峰会上宣布欢迎约旦和摩洛哥加入海合会,约旦已正式启动了“入海”谈判。海合会成立30年来,始终紧锁大门,从未扩编。同处阿拉伯半岛的也门,10年前便申请“入海”,至今未能如愿。海合会这次一反常态,主动邀请两个海湾以外的君主制国家加入,其建立阿拉伯“君主国俱乐部”的意图昭然若揭,一个“阿拉伯君主国俱乐部”在这场运动的风雨中呼之欲出。

  除了政体和教派相同,摩洛哥和约旦与海合会成员国几乎不具有任何结盟的理由。海合会匆忙推出扩容方案,目的有二:一是拉拢阿拉伯君主国“抱团取暖”,共同应对统治危机。民众抗议示威浪潮在同种文化和同种政治制度国家的传导效应决定了,只要有一个阿拉伯王室倒下,就将成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动乱将不可避免地蔓延至其他君主国,掀起运动的第二波——旨在推翻王室统治的“革命”。阿拉伯媒体不无讽刺地说,海合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变成了“海湾抵御革命俱乐部”(Gulf Counter-Revolutionary Club)。此外,穆巴拉克的悲惨结局让阿拉伯君主们不寒而栗,他们认识到,在民主浪潮袭来时,他们也会像穆巴拉克那样,被美国人抛弃。二是联手抗衡伊朗。在伊朗崛起引发的安全困境下,海合会国家充满危机感。约旦和摩洛哥这两个反伊朗的“急先锋”,此时便成为海合会拉拢的首选对象。2004年,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公开表示,中东地区正在兴起一个从伊朗延伸至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带”,约旦还派兵参加了海合会在巴林的“维稳”行动。摩洛哥则走得更远,2009年干脆与伊朗断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