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巴林:被教派矛盾撕裂的国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10:25:06  


上街游行的反对派绝大部分是什叶派,而逊尼派大多支持政府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讯/东方网今日登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吴冰冰的评论文章“巴林:被教派矛盾撕裂的国家”,作者认为“正是由于长期积累的教派矛盾,使得巴林局势在此次中东变局中呈现出不同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的特点。上街游行的反对派绝大部分是什叶派,而逊尼派大多支持政府,教派矛盾撕裂了巴林”。全文如下:

  巴林王国是一个面积仅有712平方公里的小国,但是现在却成为中东变局中的焦点之一,其核心就在于它是海湾君主制国家中第一个出现局势动荡的,2011年2月14日巴林开始出现示威游行,这令沙特、阿联酋等国担心自身会受到波及。

  巴林人口约120万,其中本国人口占62%,其他为来巴林工作的外国人。在巴林本国人口中,什叶派约占70%,逊尼派约占30%。什叶派在巴林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9世纪,什叶派的卡尔马特支派就在巴林建立国家;11世纪之后,几个什叶派地方王朝先后统治巴林。

  历史上,“巴林”所指的地理区域远远超过今天巴林王国的范围,北起科威特,南到阿曼,整个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地区都被称作“巴林”,而那时候的巴林岛则被称为“阿瓦利”岛。152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阿瓦利”岛,将之命名为“巴林”岛,此后“巴林”才开始特指波斯湾中的这个小岛,而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则被称作“哈萨”。1602年波斯人赶走葡萄牙人,开始控制巴林。波斯人对巴林断断续续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783年逊尼派的阿拉伯乌特白部落征服巴林。

  波斯人的长期统治改变了巴林的人口结构,使得巴林什叶派变成土著阿拉伯什叶派和波斯裔什叶派两个群体。今天的巴林,前者占本国人口的50%,后者占20%。

  巴林现在的统治家族哈利法家族就属于乌特白部落,1797年来到巴林,1820年成为巴林的统治者。乌特白部落的到来使逊尼派得以在巴林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1971年巴林摆脱英国的控制独立,1973年举行议会选举并公布了宪法,宣布巴林是君主立宪制国家。1975年,巴林解散了议会,同时中止宪法中关于君主立宪的条款,开始实行绝对君主制,由被称作“埃米尔”的君主代表王室实行专制统治。

  在巴林,为了维护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掌权的局面,什叶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受到压制。

  在政治上,王室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通过利益拉拢一部分支持政府的什叶派,同时排斥什叶派民众的政治参与。据巴林《中间报》主编曼苏尔统计,在政府高级职位的分配中,1971年独立时什叶派和逊尼派各占50%,2000年什叶派的比例降到17%,2010年则仅占不到10%。为了维护逊尼派的绝对统治,什叶派不得参军。

  在经济上,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15%,实际数字远高于此。在巴林,政府和公共部门是主要的就业部门,在这些领域,什叶派大多只能在医疗保健等服务性行业和工业等体力劳动领域获得就业机会。在私营部门,什叶派大多从事低技术、低报酬的工作,月薪低于200第纳尔,而根据巴林劳动部的规定,最低保障线是350第纳尔。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