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双汇瘦肉精事件:布控防记者依的什么法

http://www.CRNTT.com   2011-03-18 14:10:12  


 
  漯河市民没有得到政府关于“健美猪”的任何信息,酒店却接到了“关注记者动向”的通知。防范暗中进行,搞的是“外松内紧”的老把戏。表面看鸵鸟埋头,实际是鸭子划水,水面下忙作一团。

  乾隆皇帝大征文献编纂《四库全书》,说是要修明文治,实际是要消除各种违碍书籍,暗谕官员们“不动声色”、“慎密搜访”。一些地方因应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抢先发声”,同时不许媒体采访证实,与乾隆的“寓禁于征”不无相似。而漯河对“健美猪”不置一词,只去“关注记者动向”,更在乾隆之下。类似漯河的行为,并不少见。

  政府应怎样应对公共危机,怎样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不乏谋士,献策也有聪明、愚蠢、开明、颟顸之别,终归还是决策者作主。我向无献策的兴趣和能力,只想强调,公众拥有知情权,这与决策者是否明智无干。

  漯河市“关注记者动向”的危机对策,在法治社会是否可能,万一出现又将如何收场?但在这里,这不算违法,甚至不算错误,最多只是“应对失当”。漯河政府仍然可以自弹自唱“依法行政”,就像乾隆帝可以自夸“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漯河方面依什么法行这个“关注记者动向”的政呢?(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漯河盯记者,道歉几人信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戎国强 2011年03月18日08:21

  双汇肉制品使用“瘦肉精”猪肉被曝光后,有不少媒体记者赶赴双汇集团所在地——河南漯河市采访。据报道,漯河各大酒店接到指令,要求酒店密切关注记者动向,如有记者入住酒店,及时告知政府接待办,以便酌情处理。

  漯河的“酌情处理”,不知是怎么“酌”法?学一些煤老板的办法,到宾馆房间给记者送红包,用红包封他们的口,让记者揣着红包打道回府?或者来硬的,让不“听话”的记者知难而退?这样连红包都省下了。

  双汇是大企业,是利税大户,是地方政府的掌上明珠。但是,盯记者这个办法,是爱护企业吗?真爱双汇,早就该教双汇懂得珍惜信誉,讲求质量。现在已经坏名声在外,盯记者有用吗?现在记者一篇稿子都不用写,“漯河盯记者”的新闻已经在告诉公众:漯河还在护短,“家长”护短,“孩子”还有好吗?即使经过整改,今后双汇的质量上去了,但是,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更加困难了。本来,公众对双汇的道歉是否真诚将信将疑,现在好了,彻底不相信了。

  漯河方面这样做,替双汇的职工考虑过了么?双汇陷入“瘦肉精”危机,最受伤害的,除了双汇的忠实消费者,就是双汇的职工了。双汇肉制品卖不出去,很可能要影响职工收入,双汇职工指着这份工资赡养老人,看病、交学费,都会受影响。真爱双汇,就要替双汇职工着想,不能只爱双汇交的利税。

  温家宝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消费者的心,职工的心,都是人心;企业的命运,也在人心。漯河盯记者,只能凉了人们的心。

  漯河盯记者,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执政理念在起作用:我是政府,权力在我手里,谁敢不听我的?在漯河这一亩三分地里,可能你能搞定,但搞定不一定得民心;出了漯河,你未必能搞定。双汇集团总部在漯河,可双汇肉制品是要全国消费者来买的;你在漯河地界搞定了记者,你搞得定全国消费者吗?官场有谚云:“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这是对“权力万能”心理的生动概括。崇拜权力或迷信权力成了积习,以为行政之手可以搞定市场,只能把事情搞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