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郑永年: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10:50:54 |
缺乏政治高度的外交策略 首先就是外交战线的建设。大外交需要一个强势外交战线。在国际政治中,尽管外交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往往并非是外交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远远超出职业外交家的领域和能力。需要政治家并且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物来搞外交。这方面中国还不到位。政治家层面都是长期从事国内事务的,对国际事务没有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这一点也表现在其他国家,因为所有政治都是地方的。不过,在其他很多国家,存在着政治人物可以借重的较为独立的智库和智囊人物,中国则没有。在所有国家,职业外交家是执行家,而政策的调整需要政治人物来做。 没有握有实权的政治人物来从事外交,中国外交的很多政策调整显得混乱和滞后。仅举一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在早期这个政策很成功。但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也应当经常为外交服务。西方就有“战略性贸易”这个概念。西方从来就没有完全的自由贸易,其贸易总是和其战略考量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没有这个概念,更不用说政策了。很自然,经济大国不能转化成为外交大国。 与之相关的是外交资源的整合问题。中国各方面的外交资源都在增加,但没有整合机制。比如说外交、商务和国家安全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本来应当是国家利益优于部门利益,但因为协调机制的缺失,结果就是部门利益优于国家利益。稀土的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没有协调管理,不仅导致国家战略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自己的资源,但话语权好像在他国手中。这和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的情形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 再举一例。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本来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意在促成两岸的经济整合和两岸局势的稳定。这对国台办来说很重要。但对商务部来说,其考量可能并不在此。商务部就有可能要用这个协议,来推动东北亚的经济自由贸易区,因为这个协议不可避免地会对东北亚的一些经济体(尤其是和台湾的技术有竞争的经济体)产生莫大的压力。很显然,一旦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形成,那么两岸经济合作构架协议的战略重要性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也跟着消失。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