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捉奸门”背后的隐私、耻与网络传播

http://www.CRNTT.com   2010-09-16 12:11:21  


 
  在“捉奸门”事件中,不仅男女主人公真名实姓坦然亮相,而且点击率飙升,跟帖转帖发帖者甚众。于是,公私界限一下子被搅了个底朝天。须知这不是局限在若干小村庄之间,而是地球人差不多皆可以即时获知信息的互联网。

  有论者提醒大家博客是“自媒体”,微博属于“私媒体”。这固然有其道理,但转眼之间招惹了数十万人目光的注视,“私媒体”实在已是无私可言。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哪。但尽管烦恼多多,好处毕竟也不少,因此人们还在凑合着用,起码暂时不准备把它一关了事。不过如何恰当地使用包括微博在内的如此快捷开放的信息传播工具,确实也该反省了。我的意见是不能一味责怪工具,更不宜把它管死,但得提高素质和觉悟,自由共享,而勿无端伤害他人。

  虽然美国作家大卫.布瑞恩有个别出心裁的意见:我们应该习惯于那种想法,即因为有了计算机,隐私这样的奢侈品已经是历史陈迹。但我目前还难以如此设想:人类彼此之间都赤裸裸相见,羞耻之心荡然无存。此种情景颇具远古遗风,但今人未必已经做好准备。

  我的建议则是:既然人类已经偷吃了禁果,姑且把无花果树的叶子仍遮在羞处吧,即使我们已身处网络时代。

  作者系传播学学者,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博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