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朱云鹏:贫富差距的结与解

http://www.CRNTT.com   2010-09-03 12:09:40  


贫富差距加大会造成社会不稳
  中评社台北9月3日讯/“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朱云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贫富差距的结与解”。作者认为:“贫富差距扩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是令人忧心的现象,希望大家能引用正确的资料,发掘真相,找出需要帮助的家庭,并且提供适当的协助。经济发展很重要,但其成果应当由大多数人共享,才有意义,也才能够长久。”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各界很关心台湾贫富差距的问题,常引用相关资料来说明此问题正在恶化中,需要予以正视。这样的关心,代表台湾在追求经济成长的同时,许多人也在意经济成长的果实,是否能让大多数的人民共享,具有正面的意义。

  正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议题,在引用贫富差距数据的时候要谨慎,不要发生偏误。最常被引用的资料,是“主计处”所公布家庭收支调查报告中,“最富”五分之一家庭的可支配所得,除以“最贫”者的倍数。它从大前年的六倍,上升到去年的六点三倍。

  但这个以家庭总可支配所得为基础的数字,本身在解释上是有问题的。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两代同堂的家庭,父母子媳一共四人,父母年入五十万,子媳也年入五十万,全家共一百万。一年后,子媳另立门户,分为两个家庭。如果拿总所得的绝对数当作贫富的依据,那么,两代同堂家庭,原来属于九八年“主计处”资料中,台湾五等分家庭“第二最富有”的群组,变成两个较小的家庭后,忽然双双掉落成“第二最贫穷”的群组。这不是统计上的荒谬吗?

  比较科学的统计方法,应当要排除家庭大小因素。其中一个简单方法,是使用“户内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作为标准,然后将家庭由贫至富重新排列。这个方法或有人嫌粗糙,但起码比总所得要准确。经过这个手续之后,台湾最富五分之一家庭可支配所得除以最贫者的倍数,从九六年的四点六倍上升到九八年的四点八倍。

  倍数变了,但上升的趋势依旧,可见各方的关切,在方向上还是正确的。其实,贫富差距是否扩大,只要观察一些简单的现象,也可看出端倪。以台北市为例,十多年前建商新推建案主力坪数为卅到四十坪,因为这是大多数中产阶级需要且能够负担的坪数。但最近几年,这样坪数的新建案几乎消失了,不是廿坪以下的小套房,就是大坪数的豪宅;这不就是社会的M型化吗?

  要解开这个结,可以思考的解决方法有三。首先,需要大力提升就业,降低失业率。根据过去的经验,每逢经济不景气,弱势家庭所遭受到的伤害最深。如何让景气迅速恢复,就业市场快速回温,进而带动薪资成长,是最基本的良方。

  其二,应矫正税制,尤其是房地产相关的税制。台湾非自用住宅的房屋和地价税实质税率为全世界最低者之一,令人瞠目结舌。主要由于土地公告现值和房屋价值评定标准的调整均甚缓慢,与市价严重脱节。另外,房屋交易所得应当报税,但地政和税政单位,恐怕连真实交易价格信息都没拿到,如何有效稽征?

  最后,要思考扩大社会福利的范围,作为“长期作战”的准备。目前台湾被认定为“低收入户家庭”者,共有十万零七千九百余户,每月可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但台湾应当有许多没有达到低收入户标准,但也需要帮助的“近贫家庭”。这些家庭有多少,在那里?既有资料不全,需要收集,也需要设法帮助他们。

  贫富差距扩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是令人忧心的现象,希望大家能引用正确的资料,发掘真相,找出需要帮助的家庭,并且提供适当的协助。经济发展很重要,但其成果应当由大多数人共享,才有意义,也才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