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加薪潮”将带动中国经济二次起飞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08:15:56  


 
  近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总量持续高增长,但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1997年至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从52.7%下降到39.74%,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资本回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提高到2006年的30.6%。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大致在65%~80%,中国不仅低于所有发达国家,并且低于同处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过去十年,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创新、人才与资本密集,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也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相对于大多数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很低的,劳动力价格还有上升空间。较之于发达国家,中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1/16,但雇员工资仅相当于其1/24;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5,但工资水平为其1/20。较之于新兴国家,中国的劳动率相当于韩国的1/4,而工资水平为其1/9。较之于同属“金砖四国”的印度,中国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印度的3倍,但工资水平是其2倍多一些。

  提高劳动报酬将形成新的促动力

  文章指出,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实质上就是要素市场不均衡的反映,是劳动要素报酬过低、资本等要素报酬过高的反映,因此必须从劳动力要素市场入手来解决。

  不过,要对劳动报酬进行根本性的调整确实还有很大难度。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和《工资条例》历时近6年,几易其稿,迟迟不能出台,不仅在于对原有利益的切割,也在于对工资上涨会否侵害中国的竞争力优势以及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担忧。

  对此各方争论也各持一词,支持者认为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很难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必须借助制度冲击校正人力资源定价机制的扭曲;反对者认为制度和政府干预背离了劳动力市场的定价原则,不仅如此,外部冲击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将使处在急需保持经济高增长态势的中国过早地进入高成本约束阶段。

  但是,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触发机制是有条件的,即货币工资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一般而言,当实际工资与实际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会被劳动力的更高产出完全消化,因而劳动力成本和利润占总产出比例保持不变。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应相当于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加上通胀率,只要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同步增长或略高于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就不会生成通胀或挤压利润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