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追寻远征军……

http://www.CRNTT.com   2010-04-11 10:16:50  


 
  他为历史留下了这样一幕荡气回肠的场景——叶将军对士兵训话时大声问道:“弟兄们,你们怕不怕死?”数千名战士齐声回答:“怕死,不怕日本鬼子!”日军机枪打点射,都是三发“叭叭叭”。将军说这是威胁:“怕不怕?”而作为回敬,远征军则两发两发打,“叭叭,叭叭”。就是:“不怕!不怕!”

  即便是这样勇武的将军,在高黎贡山一役,望着成营编制的士兵,密密麻麻地牺牲在山坡上,几乎要拔枪自尽谢罪,幸亏被属下死死拦住。

  那天晚上,摄制组的人们燃起了一堆篝火,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湿冷。他们打开了自带的当地白酒。邓康延“咕咚咚”地满满倒上一碗,闭目默祷,然后往火里一泼,作为对远征军英灵的祭奠。

手稿上的发现

  可梅姆瑞少校究竟在哪里?

  高黎贡山遍地都是榕树,面对摄制组的询问,这儿的人们对照着照片上的榕树,看看,想想,然后摇头。这里也有无数的大塘子,在当地,稍微大一点的水塘都叫这个名字。

  在军队的战报里,大塘子是范围颇大的一片战区,阵地海拔在1400米至1600米之间,而江边海拔是800米。从5月14日渡江以后,在这几百米的距离内,远征军4个师数万人,血战了10余日。许多当地老百姓躲在山下,远远地看着战场,只知道每天都要抬下几百名伤员,阵亡者不计其数。

  在这场战役里,阵亡者成千上万,要打听其中一个人死于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数十天过去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梅姆瑞少校的线索。

  他们决定放弃了,心里却满是遗憾。

  临行前,章东磐去看望了离宿营地不远的一位老朋友。出于对历史的挚爱,这个叫吴朝明的农民,办了一个小型远征军博物馆,它全部的藏品——一个钢盔、一把战刀、几枚生锈的炮弹,只够填满一个草绿色的旧子弹箱。

  除此之外,老人有一份手稿,写在学生用的算术本上,记载着他从长辈和流落当地的老兵那里听到的战事以及他的感想。由于大多数是道听途说,可信度不大,所以,每次来,章东磐都只会草草地翻阅一下。

  但这次却不一样了。

  在小院里暖暖的冬日下,章东磐慢慢地翻阅着这部他无数次看过的书稿,一行字突然映入眼帘,他“仿佛被火烧一样”跳了起来。在那张已经卷了边的纸上,老人用不太流畅的字体写着:“远征军攻打锅底塘,一个受伤的日军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死了3名中国军官和一名美国军官。他们埋在田头寨寺院门前。”

  锅底塘,便是吴朝明所在村子的旧名。

60年后的军礼

  几个小时后,村里一位亲历过葬礼的八旬老人,带着一行人踏上了信中所说的那个美丽的山间台地。

  但眼前的一切令人失望,墓地附近没有榕树和庙宇,也没有坟茔的痕迹,只是一片光溜溜的耕作经年的山地。榕树和庙宇,都毁于战后的一次火灾,残存的树干和寺庙的梁柱,变成了村民家的柴火。

  战争结束后,1946年,美国军方派出专门小组来寻找梅姆瑞的墓地。据当时在场的人说:当棺木从土中挖出来,打开,人们惊呆了,怒江峡谷多雨且炎热,可躺在棺材里的梅姆瑞少校相当完好,就像睡着了一样,连制服都整整齐齐。

  美国人带回了梅姆瑞少校的一部分遗骨,在家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军人葬礼,而他遗体的另一部分,仍又装回了那口中国人赠送的棺材,重新埋进了他为之牺牲的土地,并且永远留在了这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