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上海经济转型枢纽在于政府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09-11-04 10:24:05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韩正市长不久前在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21次会议上讲,即使没金融危机,上海也要转型。

  上海商报评论文章表示,同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比其他省市的损伤似乎更大。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外向度更高。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外贸出口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同比负增长,成为影响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上海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这次金融危机中,上海经济受冲击最大、降幅最深的同样也是工业。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57亿元,仅增长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6.8亿元,更是下降了0.6%,而第三产业则实现增加值5912.45亿元,增长14.1%。
因此,金融危机在倒逼上海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可是上海的问题不简单是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从1992-2007年,上海经济连续保持了16年的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产业能级、城市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由于长期高速发展,尤其是以往那种追求片面GDP的发展模式,对于资源、能源、环境巨大消耗,使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上海客观上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文章指出,上海经济转型首先就要提高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高端新兴服务业。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体系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发展金融业。同时在第二产业方面,按照培育、重组、提升,淘汰落后产能等多方面并重原则,加快实现制造业的战略升级。重组的方向,是要开放上海国有企业中市场化的部分,无论是外资、民资或国家企业,都可以和上海的一些国资、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组,使其更有活力参与市场竞争。

  文章表示,上海经济要转型,首先还是要观念转型,在思想意识上认识上海经济转型的紧迫性,现在这一点上,上海上下大概已达共识。问题是观念转型的核心是政府观念转型,而政府观念转型,不仅仅是指其指导观念、工作观念的转型。政府观念转型,不是政府去布置安排第三产业,改组淘汰落后企业,而是政府引导市场、创造环境、做好服务,让市场的力量来融合3-2-1产业发展。

  上海目前的国有经济比重在全国大城市中相对较高,国有和国有控股对GDP总量的贡献超过45%。上海的干部素质十几年来也一直是比较高的,尤其在经济管理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十几年来“强政府弱社会”的现象在上海是明显的。这当然有许多好处,譬如十几年来上海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明证。

  但是政府过强也有许多先天的不足。譬如,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大家都明显感到,那些技术含量不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的,特别是低端的加工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都比较大,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没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产品,就处于过度竞争、降价销售,甚至亏本经营的境地。

  这是市场信号扭曲或者说市场信号的激励作用不大的缘故。一般来说“强政府”下多半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而主要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社会中,所有的市场主体对未经扭曲的市场信号都是十分灵敏的。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在很大程度上自动调节一个社会的产业转型。而且,相对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其核心是人的创造性的智慧劳动,这使得它对制度、文化、法治环境等的要求可能更甚为对基础设施、税收优惠等我们政府相对来说比较驾轻就熟的领域,而后者都有待于政府大力的自我改革。

  因此,未来上海经济向服务型转型,首先需要政府由“规划主导型”向“服务保障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