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未来亚洲汇率政策合作“三段论”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30:57  


亚洲加强金融合作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中评社北京6月8日讯/美国的次债危机令美元前景堪忧,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大变革。这些变化使亚洲汇率政策合作再次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未来世界货币体系中,亚洲究竟能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亚洲的各中央银行应该如何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文章表示,亚洲各国最近加快了经济合作的步伐,包括签订稠密的自由贸易协定和货币互换合同。今年年初,东盟和中日韩特别财长会议决定将亚洲外汇储备基金由800亿美元增加到1200亿美元。5月,中、日、韩三国再出资960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32%、32%和16%,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库,用以帮助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亚洲国家。 

  文章指出,基于目前亚洲经济的实际情况,最佳的策略应该是追求开放式的汇率政策合作。所谓“开放式”的合作模式,起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需要预先确定规定汇率政策融合的终极目标;二是不应过早限定参与合作国家的范围;三是推动自愿基础上的经济改革,逐步实现区域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同步化。换句话说,亚洲货币融合最好是一个自然发展、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依赖预先的政策设计。
 
       区域合作不应自外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文章称,其实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货币政策合作的努力就已经开始了。日本首先提出了“亚洲货币基金”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因为没有得到中、美两国的支持而最终流产。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思路幷没有彻底消失,在随后的关于亚洲金融合作的讨论中也被一再提起。有些官员和专家甚至将最近建立的亚洲外汇储备库,看成亚洲货币基金的雏形。当然,从功能上看两者之间确实有些共同的因素,但亚洲外汇储备库要想演变成亚洲货币基金,得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行。 

  不过亚洲许多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热衷于亚洲货币基金的思路,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彻底丧失了信心。在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IMF在对印尼、韩国和泰国提供贷款缓解危机压力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颇为苛刻的条件,包括迫使金融机构破产、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令遭受金融危机的经济雪上加霜,遭受进一步的打击。而主导IMF的美国,在自己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却又执行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政策,这实在难令多数亚洲国家信服。 

  可以说,IMF的信用在亚洲已经基本破产。当亚洲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时,印尼和泰国等亚洲国家再也不愿向IMF求助。一些官员和专家甚至公开表明,未来任何亚洲货币政策合作,均应完全独立于IMF之外。 

  亚洲国家的这种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亚洲政策合作不应而且也无法自外于国际改革。参与和影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仅是亚洲自身利益所在,也将影响未来亚洲汇率政策合作的方式。比如说,如果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一个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多极系统,亚洲就必须考虑日元和人民币在地区性汇率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亚洲国家不喜欢IMF,但目前的现实却是除了IMF,没有更好的机构来承担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功能。因此,亚洲能够做的选择,就是在IMF的改革过程中让亚洲的利益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换句话说,亚洲应该努力争取把IMF改造成自己的组织。 

  而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佳平台则是20国集团。欧洲当然更喜欢小一些的平台,如8国集团或13国集团,这样欧洲的相对影响力就会上升。但任何缩小规模的做法都意味着亚洲将失去印尼、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的席位,亚洲和新兴市场经济的代表性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而在20国集团中,亚洲的席位包括日本、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澳大利亚,实际超过四分之一。如果亚洲国家能够就改革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完全可能影响国际改革的进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