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中评月刊:台湾“厌世代”的现实困境与破解 | |
http://www.CRNTT.com 2024-12-01 00:00:41 |
2.厌社交:社交倦怠 社交倦怠是厌世感中的重要一环。“厌世代”青年生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和智能型手机已是与人类密不可分的传播工具,“人机一体”刷着抖音、把看YouTube当成配饭的娱乐,以及在各式社群网络关注朋友圈动态等,是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模式。由于使用社群媒体的时间增加,使亲身人际互动机会减少,导致青年对现实的人际相处感到有压力或想逃避,进而形成社交倦怠感。据台湾“网络温度计”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常见的十大厌世特质(如表1),就包括享受孤独,讨厌应酬,拒绝聚会等社交倦怠特质,而这也是厌世青年身上所共有的重要特质。 3.厌功绩:功绩倦怠 “厌世代”还透视出对所谓“功绩社会”的厌倦。因为功绩社会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幷用较为单一且模板化的评价体系来规训人们,例如学校强调升学率,社会重视高学历,家庭欢迎“乖孩子”,工作要考“铁饭碗”。这些规训以加强、鼓励的方式,强化精神力量的方式,鼓励你不断上进和进修,从而成为一个达标的人。这种价值观逼得人喘不过气,使“厌世代”青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挫折中逐渐消磨了斗志,对所谓“功绩社会”产生倦怠感和无助感,于是故意展现一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作为,例如他们利用媒介技术通过拼贴等方式,输出具有“摆烂”意味的文字、图片和表情包等,以一种“懒”或“废”的态度来回应“努力便成功”的生活价值。 其实,厌世青年早在校园时代就已厌倦了积极乐观。“政大厌世阵线”在其脸书帖文便清楚道出类似心境:“其实这已经不是个念书就一定可以翻身的年代……无论念什么大学,出社会后大部分人都得很辛苦、很努力才能活下去。”⑧这条帖文的点赞人数高达4291,转发344人次,评论人数达141次,大多数人表示深有同感。由此可知,厌世青年早就对学习改变命运不抱希望。而毕业以后,外在环境也促使年轻人感到压力,学用落差导致找工作受挫,原本设定的人生目标不断降低标准,结婚年龄无法预期、不奢望买房和存款,即使自己非常努力,还是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甚至还得靠父母接济才能生活下去,许多年轻人感叹生错时代,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在无法改变社会也无法跻身“人生胜利组”的情况下,许多负面自嘲的词汇与用语应运而生,举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财富自由就是卤肉饭加蛋”“废柴”“鲁蛇”(loser)等词汇展现了这一代年轻人对买房、结婚生子等“成功”的价值不再苦苦追求,反而从放弃中得到安慰。于是,以往将梦想、希望为口号的正能量词渐渐从年轻人的脑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耍废、无用等负面词汇,幷开始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和人生意义感到迷茫。可以说,“厌世代”的“懒”“废”和“嘲讽努力工作”等情绪反应,既是对功绩社会的无声反抗,也是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性的一种应对方式。这种抛弃了所谓“成功”人生的价值观,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也是“厌世代”常见的群体特质之一。 [表1:厌世的十大特质]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