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湾2024选择的评估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0:00:30  


 
  二、选择的主题:“问题-主体-方法-效用”的四段论

  此次选战内涵的主题,众说纷纭,国民党朱立伦主席言其关键在于选人,强调蓝白候选人的合作所带来之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张亚中先生言其在于选路线,即对陆备战路线与对陆接触路线的选择;马英九先生言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而赖清德鼓吹为民主与专制的对决,莫衷一是。整合上述的言论,可以以“问题-主体-方法-效用”的四段论加以包容,达到对此次选战内涵——抽象性的观察尺度。

  大陆邓曦泽教授首先提出了“问题-方法-效用”三段论结构:即问题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和效用是如何,乃是做一切事情都要思考的。它是一切事情都有的问题结构,即“因为什么而为了什么而如何做”,也可以表述为“问题+方法+效用”的结构。这个结构是生存活动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元结构。“问题-方法-效用”首先是生存结构,当主体意识到这个结构之后,还可以将之从生存活动中提取出来,明确表述为一种理论,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方法论。在这个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方法的效用问题。而不同的主体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会诉诸不同的方法,由是依托主体的不同延宕至方法的差异及其效用的区别,三段论结构便转化为四段论结构,即“问题-主体-方法-效用”。应用到上述台湾众说纷纭的言论,则朱立伦所说之选人,为主体层面的选择;张亚中所说之选路线,为方法层面的选择;马英九与赖清德所言的和平对战争、民主对专制,为效用上的评价;人、路线、结果,会同主体、方法、效用,皆是服务于问题的解决:即台湾的生存问题;则观测之尺度便一目瞭然了。

  台湾的生存问题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内政问题,另一条是两岸关系问题。前者牵系治理议题诸如核电存废、年金改革、疫情防控等,于县市长选举中常常成为主基调;后者则是如何处理中国大陆之外生权力主张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大选中往往成为焦点。相对于纷繁复杂、家长里短的内政治理议题,统一与被统一、战争与和平的两岸关系议题,显然更加能够调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就像大陆这边有关佩洛西访台和围台军演的话题会引起热议一样,台湾内部同样如此;越是极端的选举议题,越是煽动起对立情绪,基本盘选民越容易归队,投票率越高。较好地处理中国大陆的外生压力结构,需要较强的技术性、适当的弹性力,乃至一定的模糊性才能精巧而合理地回应;而民进党诉诸简单的对抗手段,不具技巧性而沾染狂热激情,适宜选票层面的情感动员,但易将两岸关系推入万劫不复、兵凶战危。因此技巧的模糊性所指涉的理性因素与其简单性所牵系的感性因素呈现反差,前者有利于问题妥善解决但不为人的感性所偏好,后者则易诉诸感性认同但可能使得问题恶化乃至激化。

  关于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聚焦到两岸关系问题这条线,即如何在中美台战略三角关系中,回应中国大陆的外生权力压力,处理中国大陆之统一议程造就的外生结构,这牵系到台湾对自身之战略角色的选择。如前所述,在战略三角结构中,台湾的可选项为历史上的两选项之“兼顾大陆的避险伙伴”与“对美方之侧翼角色”两种。在可能性上的“中美两强之枢纽”理论演绎下,审视枢纽、避险伙伴与侧翼三种抉择,一般而言主体所选择的考量利益也是三点:自主、安全与影响。一来,往往选择侧翼是着眼于平衡安全与影响,以丧失自主的方式获得侧翼强者之下的安全,且依托强者的权势获得影响力。二来,往往选择避险伙伴是着眼于平衡自主与安全,在安全上依赖于其中一方而又不放弃接触另一方的可能以获得自身的自主性,避免自身被一方因为依赖过度而遭“边缘化”乃至“棋子化”。三来,往往选择枢纽则是能够考量到兼顾自主与影响,一方面在等距交往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左右逢源、双方亲和与需要下获得自身影响的最大化,而其局限则在于手段上的微妙与平衡感之把控,极具技巧度而具脆弱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