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年 张荣恭谈秘辛

http://www.CRNTT.com   2021-09-07 00:03:44  


两岸交流:张荣恭(左)数度参与“吴胡会”。吴伯雄(中)、胡锦涛(右)(张荣恭提供)
 
  两岸交流,“新闻在前”嘛!马英九在任8年中,大陆各级官员访台者无计其数,海基会忙得不可开交,台商返回台湾参与得不亦乐乎,两岸往来是非常、非常热络,不仅没有一点局势紧张的气氛,更是真正达到和平稳定。无疑地,大陆知台、友台人士愈多,台湾安全与民众福祉就愈高。这和2016年之后相比,如今台海被各方形容为“兵凶战危”,乃至于有国际媒体直指台海是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两相对照,人们究竟要选择交流还是断流?对话还是对抗?互利还是互撞?我觉得答案是十分清楚的。

  两岸政治对话被李登辉“两国论”中断 

  再讲回过去。1995年6月,第一位来台访问的国台办局长为时任新闻局长张铭清,是我以中央社名义邀请。在他来台的前几天,因为李登辉的美国之行,大陆已经宣告两岸两会管道中断,但是张铭清依然如期来访。接着就是两岸关系紧张僵持,有几年的时间里,就没有大陆官方人士来台访问。

  事情发展到1997年11月,海协会来函邀请海基会秘书长到厦门参加研讨会,这是恢复两会沟通的积极讯号。虽然当时没有“九二共识”的名词,可是李登辉在表面上是以统派形象现身,这从他1996年竞选时依然国家统一、反对“台独”旗帜,乃至于他当选后的就职演说,都是如此,所以两会复谈可期。对于当时海协会的邀请函,台湾的回应是建议直接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率团前往大陆,这个态度就更加积极。

  直到1998年2月24日,海协会表示欢迎辜振甫前往。其关键在于4天之前的2月20日,“行政院长”萧万长到“立法院”宣读一段谈话,这是当时李登辉交办的,实际上是由我负责起草,经过核心智囊们共同讨论后,呈李登辉核定。这篇谈话有两个重点,一是第一句话为“1992年两岸就一中原则达成各自表述的共识”。此处讲的一中原则各自表述,至关紧要。如今各界对于大陆有没有承认一中各表,多所争论,其实,当时最高当局拍板的是,各表的是一中原则,至于两岸对一中涵义的分歧,则是搁置争议,如此才能顺利推进事务性协商。

  由此衍生到后来我陪同连战、吴伯雄、洪秀柱访问大陆,他们的说法都是“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可谓是对“九二共识”的精确描述。现在正在进行国民党主席选举,有两位候选人分别讲“求同存异”及“求同尊异”,但是“同”者何在?如果不能说清楚,却有意突出“异”的部分,那么国共关系及两岸关系就都难以重新开展。

  上引谈话的第二个重点,就是释出台湾准备政治对话的讯息,提出“以第二次辜汪会谈为起点,凡是有关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都可以提出来一步步沟通对话”。所谓海峡和平发展,指的是事务性协商;所谓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即为政治对话。

  这一年的10月14日,辜、汪二老的手于时隔5年半之后,在上海重新握住,汪道涵接受了辜振甫发出的访台邀请。我作为发言人之一,在二老结束对话后,最先登场向上百家媒体进行说明。然后同一批记者在原地等待,换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出场,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两岸的政治对话刚刚在和平饭店开始了”。后来因为李登辉于1999年7月发表“两国论”谈话,使得汪道涵来台访问受阻。接着是两千年台湾政党轮替,两会管道停止运作,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协商机制才恢复并正常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