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的制约与重构

http://www.CRNTT.com   2021-01-02 00:15:33  


 
  到了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以视讯直播方式于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致词中,正式提出“一边一国”主张,代表民进党摇摆其两岸政策,慢慢摆荡回“台独”主张;更在2004年大选之前,陈水扁多次谈到“台湾正名”。另在此期间,陈水扁亦在多次接受国际媒体专访时,多次提到“制宪”议题,陈水扁甚至明白回答其主张是“我们希望能透过人民公投制宪的方式来完成制宪”,这是一连串的密集“台独”意识主张。

  然而2004年陈水扁赢得连任,于同年5月20日就职演讲却又表示“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所以个人明确的建议这些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显然并没有延续鼓动台湾民众“台独”意识的激情,从2004年到2008年间,陈水扁没有再推动“制宪”,且陈水扁于2007年5月23日接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访台团,回答访宾关切的公投议题时,回答“修宪”或制宪公投则需依据“宪法”程序处理,即必须透过“国会”四分之三的高门槛同意,提出“宪法”草案后,还需再经过二分之一公民的同意才能够过关。由于“宪法”程序门槛极高,因此朝野必须有高度共识,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宪改”草案或版本通过“国会”四分之三的高门槛同意,所以目前不可能有所谓的“宪改”公投”,作为其不再推动制宪公投的说辞。

  迄2008年大选,民进党以220万票失去政权,归纳败选原因,依2008年3月24日联合报系民意调查中心所做的民调“49%民众认为陈水扁应为民进党败选负主要责任,61%民众认为败选为民进党转型契机,只要彻底反省,民进党终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其中所谓的“转型的契机”,实际是为败选找原因。部分媒体认为,两岸政策为民进党选举的罩门,推论没有明确的大陆政策亦为败选原因之一。

  此后民进党在野期间,对两岸政策亦有诸多争论及检讨,2013年林浊水在其《华山记要》一文中,最后主张“民进党的策略应该是采取稳健‘台独’政策,避免由于太过激进而使民共甚至两岸关系乃至台美关系过度紧张;一方面,在具体两岸交流政策上适度松绑减低社会对民进党逢中必反的印象”,可以说是为陈水扁八年执政期间之两岸政策实行后结果之最具体检讨。

  到了2008年5月,蔡英文当选第12任民进党主席,2010年再度连任民进党主席,民进党于2011年8月24日召开第十四届第十七次中执会,于该会通过的“十年政纲”中,谈到“国家安全”战略”,全文中没有出现任何“台湾‘主权’”“独立”或相关“台独”之关键字,而“实质”淡化“台独”敏感字眼。

  迄2016年蔡英文赢得大选,在就职演说中,蔡英文提到“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对民进党向来所不承认的“九二共识”,蔡英文表示“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是以九二共识是“历史事实”的模糊说法,来代替“不承认”的表态。而更突破性的说法是,蔡英文表示将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问题”,此说法,明显已经告诉外界,其将不会主张法理“台独”。对比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的就职演说,蔡英文的就职演说明显已有所改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