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深度专访:刘相平谈今岁及未来两岸

http://www.CRNTT.com   2019-12-24 00:14:47  


刘相平(中评社 海涵摄)
 
  民进党阻挡两岸交流犹如“拦河修坝”

  中评社:今年大陆另一个对台的大动作就是“26条措施”的出台,可否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刘相平:去年2月28日,大陆公布了“31条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赞扬。在实施的过程中,大陆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对“31条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并广泛听取广大民众(尤其是台商、台青等台胞)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于今年11月4日适时推出“26条措施”。

  “26条措施”与之前的“31条措施”相比具有延续性,同时又是“31条措施”的补充。“26条措施”更有利于吸引台湾同胞到大陆来,对两岸的融合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推进作用。大陆持续推出有利于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措施,是“两岸一家亲”的切实体现。

  但是民进党台湾当局担心和惧怕两岸融合发展。当大陆推出 “31条措施”时,他们极尽扭曲之能事,压制“31条措施”在岛内的传播,摆出抵消“31条措施”的姿态,出台“对冲”、“零和”措施。大陆宣布推出“26条措施”后,他们故技重施,就是不希望“26条措施”在台湾、在两岸发挥作用。

  不过,台湾当局的这种阻挡是徒劳的。我一直认为台湾方面对两岸交流所做的阻挡措施,就犹如“拦河修坝”,挡的时间越久、水流所积累的势能就越大。将来堤坝一旦有一个缺口,这种势能就会转变为巨大的动能,两岸关系就会在这巨大的动能之下出现大步前进甚至是飞跃性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年陈水扁在台执政八年,不断地阻挡两岸之间的正常交流, 2008年两岸迎来和平发展的窗口期,两岸关系很快就开创了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如果蔡英文当局继续阻挡两岸交流,这样的历史局面将会重现。毕竟,历史是螺旋上升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频频捡“枪”?蔡英文是为选举在造“枪”

  中评社:有舆论认为,大陆对台释放的一些信号让蔡英文捡到了“枪”,对此您怎么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