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湾政情与两岸形势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19-11-16 00:19:33  


 
  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同样以香港的实践经验为鉴,认为“一国两制”需要与时俱进。他指出,面对近来香港的事件,需要对内因进行检讨,对内因的检讨越深刻,对外因所造成的动乱就越有可控性。“一国两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新时代,我们要探讨“一国两制”的新方向。北京应重新发表新时代下“一国两制”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崛起、逐步迈向世界中心的大形势下,应审慎思考台港澳的“一国两制”原则为何及如何区分;台港澳分别与大陆的关系为何、与国际的关系为何、与未来的关系为何,必须从长治久安的角度去加以规划新时代的“一国两制”。特别是在百年变局下,国家如何变化、“两制”如何变化,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大国所应有的眼光,这也才是负责任的、积极的“一国两制”。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守住一、两句话,从而使得极为创意地解决政治难题的方案变为僵化的政策、不变的制度,限制了“一国两制”的蓬勃生机。

  《两岸犇报》发行人陈福裕进一步指出了“一国两制”香港方案与台湾方案的不同。他指出,香港的实践经验为“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某些重要的思考。第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未来“两制”台湾方案到底跟现行的香港方案有什么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回归的,其自身并非谈判的主体,谈判的主体是英国政府跟祖国大陆。因此,整个香港的“一国两制”方案是中央政府对国家统一的意志透过基本法所做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上内战和分治的结果,需要透过和平谈判来寻求和平统一的方案,因此是一个参与性的过程。在这个参与性的过程中,可以建构出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案。这个可能性特别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里,即“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则提出可以用民主治理思维去构建“两制”台湾方案。他认为,用民主治理的思路重新建构“两制”台湾方案的方向,才有机会让多数的台湾人愿意正视这样的方案。经济是评判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大陆的GDP在短短20年内增长了10倍,大陆的治理效果有目共睹。此外,大陆的人民民主体制跟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体制思维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跟民众的良善互动建构治理的目标、让民众过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提出“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就是民主治理的一个表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还提到“民主协商”,对此,除了形式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实质的内容。在“一国两制”在台湾已经被污名化的形式之下,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去推进协商。为此,应该要落实落细两岸的融合发展,让台湾人相信中国人会帮助中国人,“一国两制”不是推掉台湾,而是帮助台湾。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最早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产生的,并率先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个充满历史智慧的顶层设计,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此,“一国两制”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新时代要探索“一国两制”的新方向、面向台湾则要探索适合台湾社会发展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