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汪毅夫:两岸的亲情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19-05-07 00:10:04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作者 汪毅夫)2017年2月,我在中评新闻网写了《二·二八的亲情记忆》(收拙着《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7年7月版),讲述“两岸同胞互助友爱的故事”。我讲述的故事之一是:“1947年3月8月,北平《世界日报》刊出该报驻台记者薛绥之的《台湾人的悲哀》,该文副题是〈当了50年奴隶,如今又没饭吃了〉。薛绥之记当年台湾米荒、物价飞涨、失业剧增、学潮濒发和自杀、贪污等社会问题,以及‘台人口中失望论调‘等甚详。薛绥之是山东邹平人,当时在台北任国文教员,兼任《世界日报》驻台记者,后来是著名的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薛绥之首次用‘台湾人的悲哀’一语表达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的深切同情”。                        

  1947年3月24日,薛绥之在山东青岛《青声月刊》 上写《我怀念台湾》,文中记其在台经历:“笔者于民国三十六年2月19日由北平经天津、上海扺基隆,(同年)12月31日离开基隆,在台湾逗留10(个)月又10天,因为职业及兴趣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民接触的较广泛,到过的地方也较多,除在彰化、台北两地住过较长时间外,其余如基隆、罗东、桃园、新竹、竹东、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地都到过,名胜如南投、草山、日月潭、阿里山都曾涉足。在台期间及来青(岛)之后,朋友写信谈话,都探询台湾的情形。我在台期间不长,观察不周,意见不免‘皮毛’,但这‘皮毛’的意见也有一部廿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对台湾政治、经济情形已于在台期间,撰写通讯,分别寄交北平《世界日报》发表,近又写一《台湾十月》叙述我在台所见闻,拟在青岛《民言报》晚刊发表” 。薛绥之在台期间,除担任台北、彰化的中学教员外,“有三个月在桃园农校兼课,每天下午坐1时火车到台北,夜里10点再坐火车回桃园” ;他不但教国文,“英文、公民、历史,笔者都曾教过” ;除了教职,兼任北平《世界日报》驻台记者、《北方杂志》驻台特约记者。                            

  对于台湾、对于台湾人民,薛绥之心中永存一份亲情的记忆。                  

  (作者汪毅夫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