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两岸融合发展 几个理论问题需清晰

http://www.CRNTT.com   2018-09-10 00:18:28  


 
  三、融合发展是要“去特殊化”还是尊重台胞特殊性?

  两岸融合发展是大陆主导,并通过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来推动的。由此,一些人认为,两岸融合就是促使台企台胞适应大陆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让台胞“大陆化”,两岸“同质化”。这是当前融合发展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理论上,首先必须明确,融合包含着同质化,追求着同一性,这是融合的内在要求。但融合的过程不仅包含同质化,也内在地包含了异质化,二者辩证统一。两岸开放交流30年,不少台企台胞已经在大陆一些城市中稳定了下来,也逐渐适应了大陆的经济体制、社会生活乃至政治制度。这就是两岸融合中“同质化”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形成了自己比较特殊的社会结构,包括建立了台湾人自己的朋友圈,组建由台湾人组成的社团等等。这些社会结构把“台湾人”与“大陆人”区别开来,满足了他们对台湾风俗习惯、乡土情感的眷恋。未来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深化和大陆各省市台胞数量的增加,他们必然会建立更多的社团组织,形成独特的社会结构。所以,两岸融合一方面推动了同质化的进程,同时也伴随着异质化的形成。这两个过程都是台胞的内在需求。同质化助长两岸一体化的大秩序,帮助他们融入大陆社会;而异质化则创造小秩序,缓解同质化给台胞带来的压力。所以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同一性的同时,允许台胞保留其特殊性,实际上更有利于两岸融合。

  更为重要的是,保留台胞的特殊性,对于两岸统一后实施“一国两制”具有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本身就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但如何实现这个辩证统一,不能等到统一之后再来进行制度设计,而必须在统一之前就进行制度探索。两岸融合过程中保留台胞的特殊性,就能够为统一后实施“一国两制”提供制度经验。

  所以,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同质化”,更不是“去特殊化”。那种把融合发展理解为“去特殊化”的观念,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也会给两岸融合带来困扰。我们应该摒弃同化主义的思维,建立辩证思维,在给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的同时,尊重台胞保持自己的特殊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同一性和特殊性的内在张力。事实上,如何把握同一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如何防止特殊性被固化进而损害同一性,这是两岸融合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从理论上讲,两岸融合首先展现的是同质化,然后才是异质化。差异性是以同一性为前提的,二者地位并不相同,同一性的地位要高于差异性。所以在理论上不存在差异性高于同一性的问题。而且在大陆整体快速发展、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异质化更难破坏同质化的进程。所以,融合发展不是要去除台胞的特殊性(包括一些特殊待遇),而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创新,尊重台胞的特殊性,同时让台胞的特殊性与同一性进行有效连结,让二者处于一个和谐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