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智库:“文白之争” 彰显台湾政治凌驾专业

http://www.CRNTT.com   2017-12-16 00:31:11  


 
  民粹式的教改

  1994年教改启动之初,台湾中小学采行“能力分班”制度,学生必须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被分成“升学班”和“放牛班”。而教改启动之后,一票所谓“自由派”的学者,在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领军之下,叫出“广设高中大学”、“打倒升学主义”、“消灭明星高中”的民粹式口号,造成沛然莫之能御的声势。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1994教改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小学盛行的“能力分班”,而强制推行“常态编班”。老师面对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简直不知如何教起。结果原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倒制造出更多新的问题。

  2003年,“重建教育连线”发表《教改万言书》,指出1994教改造成的十三点“乱象”。当时担任民进党社会部主任的卓荣泰请“连线”的成员喝咖啡,我们质问他:“1994教改造成这许多问题,政府难道不知道吗?”他的回答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在上学,也都有亲戚在教书,怎么会不知道?”但是因为李远哲是“国政顾问团”的团长,所以扁政府对教改的定调是:“大方向正确,执行有偏差”。结果许多问题也因此而拖延下来,无法获得解决。

  民粹亡台?

  在这次“文白之争”中,虽然“国教行动联盟”也在协助召集人马,举牌要求将国文科教材分为AB两版,A版文言文比例30%,B版文言文占比50%,让学生自由选择,但这种理性的声音完全发挥不了作用,最后诉诸表决。“台文派”虽然一时失利,因为“去中国化”是执政党既定的政策,民进党主委已经摩拳擦掌,千方百计要设法动员政治势力,寻求翻案之计。

  “1994教改”启动之后翌年,我出版《民粹亡台论》,指出当时台湾政治氛围根本不是“民主”,而是“民粹”。在这次国文课纲的“文白之争”中,执政党更是明目张胆地借“民主”之名,行“民粹”之实,以“政治”凌驾“专业”。冷眼观看台湾这几年来的政治发展,回想当时的不祥预言,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