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中评论坛:重新冷静看待习马会!

http://www.CRNTT.com   2016-01-11 00:13:29  


 
  既淡化公权力色彩又留下最高层次公权力互动的想像空间

  下面我重点要谈两点:第一点,这次会面既淡化了公权力色彩,又留下了实质蕴含两岸最高层次公权力互动的想像空间,这是史无前例的,必将在两岸关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陆方面早就说过,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两岸可以探讨双方公权力互动方式。这次双方在会面的身份、称谓上费了很大心思,最后决定不提对方任何现有公职,仅以“先生”互称,就是为了尽可能去淡化双方的政治身份。因此,在身份说明上仅仅用“两岸领导人”这一用语。但是哪方面的领导人?对此双方都没有去刻意解释,双方强调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66年来第一次会面”,而不说是自1945年重庆谈判以来,70年来中国境内最主要的两个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因为当时毛、蒋还是主要以共产党、国民党领袖的身份进行会谈,而2005年国共领袖已经实现了再次会面,况且现在马英九也已经不是国民党主席。显然,这次双方强调新加坡会面不是党际交流,这在客观上突出了这次会面的公权力意涵。其实,这从台方参加会谈人员的现任职务也可见一斑,除马英九外,有“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总统府”秘书长曾永权、“国安会”谘询委员邱坤玄、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副主委吴美红、“总统府”副秘书长萧旭岑,这些人都是现任台湾重要公权力部门的官员,大陆方面对此安排并无异议。不过,为了避免外界产生不必要的联想,为了不造成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印象,双方都注意排除外事部门官员参加会谈。双方对会谈后的宴会,也强调是“私人宴会”,宴会厅对外打出的牌子上写的是“Private Event”。这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闻弦知音、望文会意的中国式处理方式。

  第二,双方对身份的弹性处理,并不表示双方在法理上对“中国”范围界定有任何改变,这是在坚守法理底线基础上,对如何务实处理两岸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次以“大陆方面领导人”和“台湾方面领导人”来称谓习近平和马英九,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突破。在我印象中,大陆以前的官方正式文稿,有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但似乎从未称己方领导人为“大陆方面领导人”,这可能是第一次。也许有人会质疑,习近平仅仅是“大陆方面”的领导人吗?这种称谓是不是意味着习不再是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而是范围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中国领导人?况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前言也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而不是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不是意味着大陆对台政策底线发生重大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解读过度了。其实依台湾地区的规定,即所谓“中华民国宪法”,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对中国范围的相关定义,台方似乎也仍定义马英九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整个中国的领导人。在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上,双方都不去强调“领导范围”涵盖对方,实际上就是不去刻意凸显两岸的结构性政治难题,不去刻意否定对方的具体行政治理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改变了法理上对“中国”范围的定义,应该说,这是为达成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具有魄力的弹性安排。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