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郭伟峰:在哈德逊河畔瞻仰格兰特陵堂的遐思

http://www.CRNTT.com   2015-09-10 00:07:41  


 
  历史记载,1896年8月30日,大清帝国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时候前来凭吊格兰特陵堂时,这座陵园还没完工。而李鸿章的到来,成为这里自格兰特葬礼后最为隆重热闹的一天,围观者超过8万人。在美国陆军第十三师仪仗队的护卫下,李鸿章向格兰特灵柩献上了月桂树枝扎成的花圈,肃立默哀,然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沉痛地对着棺木说道:“别了,我的兄弟!”

  李鸿章与格兰特怎么又成为了兄弟?那是是在1879年5月24日,刚刚卸任的总统格兰特开始了全球旅行,来到了大清国,见到了李鸿章。根据格兰特本人及随从们的出访日记,李鸿章在主持欢迎宴会时,高度赞赏格兰特:“战阵中的第一人,缔造和平的第一人,赢得民心的第一人”。

  格兰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前总统。近代中美两国的高层关系,在他手中诞生。

  有人评论说,格兰特在总统任内的最大政绩,就是大力推进民权,通过了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赋予所有肤色的人以选举权(但不包括妇女),这令黑人、印第安人受益匪浅。但他任内的一大败笔,就是发生在1873年的严重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虽然受国际因素影响,但格兰特政府应对失措的金融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破坏作用。格兰特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两任任期内,高官腐败丑闻十分频繁,据统计,至少有11起证据确凿并被广泛报道的腐败丑闻,直接牵涉到格兰特政府的上层,这在美国历届总统任期内高居榜首。不少美国历史学家都认为,格兰特即便自己是清白的,也至少要对此承担领导责任。

  人无完人,政治家放在历史的时空中,必然会呈现出正反两极的透视与评价。格兰特将军又岂能置之度外?如果正负相抵,或者正大于负,也就足以名垂青史了。但是,李鸿章则不然,一直是负大于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败笔。

  从历史意义来看,格兰特完成了美国的统一伟业,李鸿章则割让了中国大片土地给列强。两个人的作为与贡献,是云泥之别!美国人民今天依然高度敬仰格兰特,然而,中国人民对李鸿章的唾弃则从未停歇。 

  既往矣!格兰特也好,李鸿章也罢,已经留在了故纸堆里。但是,他们开辟的中美关系,至今依然在延续。从二战的盟友、朝鲜战争的仇敌、冷战时代的对垒,到今天的接触与合作、当然也有遏制的时代,中美关系波澜起伏。不过,今时今日,中美关系与过往相比,性质变了,角度变了,作用变了,意义变了。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与一个从未跪下的美国,可以平等对话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从未跪下的,不习惯与站起来的平等的交谈,导致误会与口角不断发生。

  就在这几天,美国政坛对习近平来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进行了激烈的舆论冲击,甚至叫嚣遏制。某个大党的候选人众多,居然以攻击中国为主的政客支持度最高!这样的情势实在难于让人乐观。可以断言,中美关系出现了阴霾天气,山雨欲来风满楼!

  无论晴天雨天,无论高兴还是不高兴,中美对话的基础应该是和平与平等。“让大家安享和平”,也就是让中美两国人民安享和平!这句话对今天的中美关系发展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作用。现在所谓的中美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关系,实在不是“让大家安享和平”才有的境界,可为诟病。如果“让大家安享和平”,中美两个大国就必须做到化敌为友,不敌必友!没有这样的方向与结果,就会成为中美之间的最大遗憾!须知,中美不能战,中美永远不再战,只有这样,才有世界的真正和平。中美关系不能够靠民粹与阴谋来导航,对于美国,对于中国,都是同样的道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