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何溢诚:建设两岸休戚与共的命运同共体

http://www.CRNTT.com   2015-08-16 00:09:35  


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世新大学传管所兼任助理教授何溢诚。
  中评社长春8月16日电(记者 杨犇尧)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世新大学传管所兼任助理教授何溢诚在第十二届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要适度给予台湾参与国际民间组织的机会,但台湾要先自我定位,才能在两关系找到方位,进而在国际空间获得地位,三位一体,据以塑造两岸同属一中的国族认同,建设两岸休戚与共、祸福相倚的命运同共体。

  何溢诚认为,从族群接触与社会认同理论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对台的各项交流政策及工作,理应可以达到其预期目标,即藉由两岸经贸、文教及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拉近两岸民众主观情感,从相濡以沫,到休戚与共;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从陆委会历次的民调资料显示,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喜好感觉与程度,并未有太大改变,固定有六成以上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有负面观感,且对于台湾主体性认同趋势大幅攀升。

  何溢诚说,由是观之,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普及包括三中一青等各层面接触,看似对涵化政治认同未见外溢效果,反而因环境压力、制度差异,形成打从心里认定的我群/他群分野,物质经济的接触,反倒造成理型政治的疏离。

  何溢诚说,大陆与台湾皆具有各自的政治体制与社会规范,这七年来两岸间业已确立制度化协商机制;然而,两岸分立分治近七十年,彼此文化同源且多元,意识型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皆有不同维度的差距。是故,框架结构迥异,难以简单获致认同与集体认同,亦有识者提出,既然经济与政治具有不可共量性,经济互利无法企及政治互信的外溢效果,那么两岸应该勇往直前迈入深水区,直接政治处理,开启政治对话,进行政治谈判,此乃忽略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产出和平红利后,患寡更患不均的问题,如何雨露均沾,兼顾分配正义,让两岸人民有感,减少不公平的非议,显然都是棘手的难题,然而治丝益棼、抽丝剥茧,非得耐心解决不可,就是不能快刀斩乱麻。
 


【 第1页 第2页 】